寂寂冬夜长,灯火辉微光。
寒蛩窗外鸣,皎皎月入房。
何由迫人耳,髣髴在我床。
感怀难就寐,曳屦步中堂。
凭栏细倾听,忽绕楼上梁。
风多不成曲,啾唧愁予肠。
伊伊重缕缕,持此为谁伤。
空檐铁马动,悲声相抑扬。
正当霜漏尽,幽咽倍凄凉。
寂寂冬夜长,灯火辉微光。
寒蛩窗外鸣,皎皎月入房。
何由迫人耳,髣髴在我床。
感怀难就寐,曳屦步中堂。
凭栏细倾听,忽绕楼上梁。
风多不成曲,啾唧愁予肠。
伊伊重缕缕,持此为谁伤。
空檐铁马动,悲声相抑扬。
正当霜漏尽,幽咽倍凄凉。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的寂静与寒冷,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寂寂冬夜长”点明了时间背景,冬夜的漫长与寂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灯火辉微光”描绘了室内仅有的光源,微弱而温暖,给人以一丝安慰。然而,室外的寒蛩之鸣打破了这份宁静,将冬夜的寒冷与孤独传递给读者。
“皎皎月入房”一句,月亮的明亮与室内的微光形成对比,既照亮了房间,也映照出了诗人的孤独身影。接下来,“何由迫人耳,髣髴在我床”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与内心的不安,仿佛外界的声音都直接作用于他的内心世界。
“感怀难就寐,曳屦步中堂”描述了诗人难以入眠的情景,他在屋内徘徊,试图寻找心灵的慰藉。通过“凭栏细倾听,忽绕楼上梁”这一细节,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外界声音的敏感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验。
“风多不成曲,啾唧愁予肠”写出了风声的嘈杂,无法构成和谐的旋律,反而让诗人感到心烦意乱。最后,“伊伊重缕缕,持此为谁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似乎在思考着自己的处境与命运,却找不到答案。
“空檐铁马动,悲声相抑扬”描绘了檐下铁马随风摇摆,发出的悲凉之声,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呼应,增添了诗歌的哀愁氛围。最后一句“正当霜漏尽,幽咽倍凄凉”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霜漏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幽咽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悲伤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传达了诗人面对冬夜孤独与哀愁的深刻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
凶年犹幸在家乡,邻里相过具豆觞。
我辈忍将灯照眼,游人多是火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