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生明后,江天未腊时。
风翻禹门浪,花糁月宫枝。
照夜皎珠树,秀庭祥玉芝。
定知年大有,何止麦相宜。
闰月生明后,江天未腊时。
风翻禹门浪,花糁月宫枝。
照夜皎珠树,秀庭祥玉芝。
定知年大有,何止麦相宜。
这首诗描绘了闰月时节的江天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首句“闰月生明后,江天未腊时”点明了时间背景,闰月之后,冬日尚未完全过去,营造出一种过渡季节特有的宁静氛围。接下来,“风翻禹门浪,花糁月宫枝”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江面的波浪比作被风吹动的禹门,花朵如同细碎的雪花洒落在月宫的树枝上,形象地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色,既有动态的美感,又充满了诗意。
“照夜皎珠树,秀庭祥玉芝”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皎洁的月光下,树木仿佛变成了璀璨的珍珠树,庭院中生长着象征吉祥的玉芝,这样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富足、祥瑞的祝愿。“定知年大有,何止麦相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丰收的乐观期待,认为不仅小麦会有一个好的收成,整个年景都会充满丰饶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微云敛雨天气清,松声出树秋泠泠。
窗户长含碧萝色,溪流时带蛟龙腥。
一官到手不可避,万事役我徒劳形。
飘然曳杖出门去,无数好山江上横。
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
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
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清。
入台知价重,著匣恐尘生。
守黑还全器,临池早著名。
春闱携就处,军幕载将行。
不独雄文阵,兼能助笔耕。
莫嫌涓滴润,深染古今情。
洗处无瑕玷,添时识满盈。
兰亭如见用,敲戛有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