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过非惟宜戒之,有为终不若无为。
请看万紫千红者,大块何曾费绮思。
口过非惟宜戒之,有为终不若无为。
请看万紫千红者,大块何曾费绮思。
这首诗以“绮思楼”为题,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探讨了“有为”与“无为”的哲学思想,以及自然界的丰富色彩与生命现象。
首句“口过非惟宜戒之”,提醒人们言语行为应当谨慎,避免不必要的过失或伤害。接着,“有为终不若无为”则引出对“有为”与“无为”的对比思考,认为有时无为反而更显智慧和自然。
“请看万紫千红者,大块何曾费绮思。”这两句转向自然界,赞美万物的丰富多彩,暗示大自然的创造无需刻意构思,其美自在于其自然状态之中。这里“万紫千红”描绘了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大块”指的是大地,而“绮思”则指精心设计或刻意构思。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人工雕琢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传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度人为干预的警醒。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对生活哲学的独到见解。
一日几回撚白须,我本于世非葭莩。
奈何寸沫长自濡,起倒不供须人扶。
眼前扰扰嘈笙竽,况于得失随有无。
鼠壤狼籍多弃馀,史云空悲釜生鱼。
抓搔世垢清肌肤,愈下愈拙真挈壶。
爱极并爱屋上乌,古诗有之今辄如。
不愿百尺腾龟趺,不愿去为在泾凫。
只愿卒岁眼长淤,百无所见常踟蹰。
出门擿埴寻君居,万里付于千里驹。
清风习习醒毛骨,华屋高明占城北。
胡床偶伴庾江州,万盖摇香俯澄碧。
阴森老树藤千尺,刻桷雕楹初未识。
忽传绣障半天来,举头不是人间色。
方疑绚塔灯炤耀,更觉丽天星的历。
此时遥望若神仙,结绮临春犹可忆。
徘徊欲去辄不忍,百种形容空叹息。
乱点金钿翠被张,主人此况真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