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上的醉人场景。诗人张楷以“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为题,巧妙地捕捉了宴会中的欢愉与微醺的氛围。
首句“高台秉烛看剑舞”,画面感十足,仿佛置身于一个高台上,手持蜡烛,观赏着剑舞表演。这不仅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壮观,也暗示了主人的豪迈与好客。剑舞的动态与烛光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神秘的气氛。
接着,“四坐欢声杂鸣鼓”,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热闹场面。四面八方的宾客笑声与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欢乐的交响乐。这种描述不仅突出了宴会的规模宏大,也体现了人们在欢聚时刻的畅快心情。
“酒阑罗袖动轻寒”,随着宴饮的进行,夜色渐深,酒意渐浓,女宾们的罗袖轻轻摇动,似乎感受到了夜风的微凉。这一细节描写细腻入微,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宴会即将结束,但余兴未尽,情感仍在延续。
最后,“门外萧萧杏花雨”,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尾,既是对宴会环境的补充,也寓意着宴会虽已结束,但美好的回忆如同春雨般滋润心田,将随杏花一同绽放。这句诗以景结情,含蓄而富有诗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宴会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正气来嵩贷,祥光集斗牛。
青葱开玉宇,仿佛见铜楼。
盘错归三辅,沉潜在九畴。
有光文字馆,仍击帝王州。
钟鼓于胥乐,笙鸾独上浮。
清台天似水,甲观月如钩。
屡拜椒花夕,长逢桂叶秋。
孝思维继舜,家法要从周。
赋为游麟作,官因洗马留。
愿同眉寿祝,使者敢停辀。
仙掌秋容媚,铜楼晓色迟。
猗兰成汉殿,苞竹入周诗。
鼎卜卿云合,郊谋彩仗移。
隆兴乾道日,建武永平时。
詹事开新府,长秋缀旧仪。
礼经犹下问,易道本生知。
世子家为法,文王我所师。
诞弥重海润,清赏一天慈。
九月黄金蕊,千龄白玉卮。
遥闻三殿喜,高颂走天涯。
应律随豳雅,旋杓建戌方。
前星迎霁色,重日丽晨光。
笙管青霞外,宫庭碧玉傍。
本支周道盛,羽翼汉图昌。
左右人皆正,刑名学未遑。
编年总司马,说礼付高堂。
天乐来三殿,人心系八荒。
黄华秋更媚,皓月闰偏长。
清赏新奎壁,承华旧典章。
维熊千岁祝,英略似君王。
北阙云为堞,东明玉作宫。
猗兰迎晓日,仙掌倚晴空。
笙律随鸣凤,朝仪趁彩虹。
黄麾初入杖,青桂自成丛。
冠屦分前后,图书考异同。
商盘如目击,羲画自心通。
慈燕来三殿,驩谣在九功。
长秋传夜饮,京兆报年丰。
奕奕还嘉佑,绵绵相建隆。
庶僚何所祝,再拜续维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