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天漏处,今日见南蛮。
削尽睢盱态,添来憔悴颜。
堰流思伐石,避湿欲登山。
更假崇朝力,扁舟似可还。
曾闻天漏处,今日见南蛮。
削尽睢盱态,添来憔悴颜。
堰流思伐石,避湿欲登山。
更假崇朝力,扁舟似可还。
这首明代诗人张吉的《再用前韵戏赠痴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人以诙谐的口吻,想象自己在某个地方亲眼目睹了南蛮之地的情景。"曾闻天漏处"暗示了一个奇特或传说中的地方,而今亲眼所见的南蛮则可能指偏远或异域之人。"削尽睢盱态,添来憔悴颜"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南蛮之人可能因环境艰苦而失去了原有的嚣张气焰,显得疲惫和憔悴。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南蛮人们为了防止湿气和艰难的生存条件,试图通过筑堰引流和登高避湿的行为。"堰流思伐石,避湿欲登山"这两句富有画面感,展现了他们的坚韧与智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的愿望,希望借助力量,或许能借助扁舟返回,带去援助。
整首诗寓言性强,既有对南蛮生活的同情,也带有诗人自身的幽默感,体现了明朝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文关怀。
疏枝嫩叶,放烟梢数寸,䙰褷鸾羽。
半幅霜缣,几丛寒碧,知被谁家割去。
一样筼筜怜偃蹇,算仍仗、坡翁记取。
认至正、己丑之年,画日将逢端午。
想见湖州老友,偷弹斑竹上,泪痕如许。
遗墨流传,古意萧疏,中有夜风凉雨。
得酒枯肠芒角出,马远残、山难补剩。
襄阳半个人儿,愁煞梅花庵主。
认田田东西南北,碧波鱼戏莲叶。
藕花亭子新凉后,一桁栏干斜摺。
人影贴、唱水殿,风来香与鸥波接。
暮云千叠,想十里平山,二分明月,中有笛声擪。
缁尘海,那觅采芳菱艓。漫寻手板支颊。
画楼若许人同倚,三尺碧筒应挟。
冰簟阔、指明镜,中央小梦宛央惬。
银河难涉,只百顷风潭,千章夏木,都借画屏摄。
冰衔墨绶,是螭蚴、领赐圣恩除与。
天念文翁,富儒术、教种锦城花去。
诗辟蚕业,名题剑阁,官是神仙侣。
川分巴字,悬门清澈如许。
好趁江水平安,楼船稳便,迎到康宁母。
仕女搴帷,父老拜、想见壶浆盈路。
酒酌陴筒,鱼烹丙穴,再试斑衣舞。
尊前上寿,南陔笙曲全补。
执鞭欣幕平生志,眉山大苏风采。
浩气孤行,忠轮谠论,烈宿从来上界。穷通讵改。
看随遇安恬,瘴乡亲屈,大笔淋漓,光芒雄视冠千代。
新安何事致毁,记昭陵品论,才合钧宰。
塞上军容,湖边柳色,都出都留遗爱。襟怀澹洒。
更画雪堂深,坐销逋债。傥代荆公,太平堪遽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