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椿寺观明刘孝纯太后画像》
《长椿寺观明刘孝纯太后画像》全文
清 / 姚鼐   形式: 古风

辛卯年春同数客,宣武门西登佛阁。

坏牗长椿寺里来,画图崇祯年閒作。

仰瞻后像非副祎,却号菩萨佩璎络。

庄烈自初封信邸,顾影摧心长已矣。

梦魂不识刘孝纯,外家顾见徐夫人。

法驾凄凉迎画像,髣髴平生真未真。

内宫已拓奉先殿,外寺还修香火因。

当时图像别有一,供悬却在瀛国室。

宗社竟至甲申年,戚里都为灰烬日。

太后门真忠孝存,一朝画与山河失。

不知寝殿托谁人,惟有此图长傍佛。

君不见前有九莲菩萨容,奉之乃在东岳宫。

松楸石屋深阴雨,神鬼虚檐交泠风。

兴亡死后谁能必,富贵生前迹已空。

罢归三叹径归去,澹澹青天翔暮鸿。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长椿寺观明刘孝纯太后画像》。诗中描绘了诗人辛卯年春天与几位友人在宣武门西登佛阁时,偶然间发现了一幅描绘明朝刘孝纯太后的画像。画面中,太后形象庄严,但周围环境却透露出一种凄凉和历史的沧桑感。

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他提到,刘孝纯太后的形象虽在画像中,但其家族的命运已经化为灰烬,象征着历史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太后忠孝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历史兴衰、富贵与贫贱之间不可预知性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人以“罢归三叹径归去,澹澹青天翔暮鸿”结束,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系时的无奈与淡然,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深同情和对自然景象的宁静欣赏。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丰富,通过对一幅画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姚鼐

姚鼐
朝代:清   字:姬传   籍贯:安徽桐城   生辰:nài)(1731~1815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
猜你喜欢

相见欢.山园

阶前云补苍苔。衬花开。窈窕朱阑碧户、似天台。

山一带。水一派。足徘徊。满目画耶诗也、费安排。

(0)

点绛唇.见《词综》、《词雅》

梅绽芳菲,垂杨烟外低金缕。

韶华小住,生怕廉纤雨。绣户凄凉,蝴蝶双飞去。

愁如许。梦魂无据,还在秋千路。

(0)

桃源忆故人.春闺

乍晴乍雨清明候。初试罗衣寒透。

满目繁华铺绣,恨杀东风骤。春光岁岁犹依旧。

不管愁人消瘦。百舌唤残芳昼,羞掷相思豆。

(0)

忆王孙.秋夜

熏笼夜静篆烟微。残月侵帘梦破时。

一阵秋风冷透帏。泪沾衣。卜尽金钱人未归。

(0)

高阳台.送瑟庵应春官试

惜别情怀,销魂滋味,从今渐渐都娴。

此去长途,怎生消受春寒。

愁心定逐轮蹄去,对银灯、坐到更阑。

意绵绵、絮语千般,携手窗前。

送君去后登楼望,指晴烟漠漠,重叠云山。

寄语西风,几时吹转征帆。

相思料得蓬窗底,拥寒衾、离恨难删。

卜金钱、刚盼泥金,又盼归鞍。

(0)

捣练子.落叶二首·其二

依岸积,逐溪流。故枝无计暂相留。

若比春花还后落,算渠耐久到深秋。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