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二》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二》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大地文章散缟纤,小堂风物倍清严。

洒来竹里迷人径,积向岩前讶虎盐。

但使晓寒欺短褐,独宜久影泛虚檐。

琼花柳絮皆无用,谁拟新词一斗尖。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清冷之美。首句“大地文章散缟纤”以“缟纤”形容雪花的轻盈与细腻,将雪比作文章,形象地表现了雪景的雅致。接着,“小堂风物倍清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雪后环境的格外清新与庄严。

“洒来竹里迷人径,积向岩前讶虎盐”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景的生动与奇妙。竹林间的小径被雪覆盖,仿佛迷宫一般,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岩石前积雪之厚,竟让行人惊讶于其足以比拟虎盐的壮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积雪比作虎盐,既突出了雪的厚度,也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

“但使晓寒欺短褐,独宜久影泛虚檐”则从感受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雪后清晨寒冷的独特体验。短褐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而“久影泛虚檐”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雪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空荡荡的屋檐上,光影交错,别有一番韵味。

最后,“琼花柳絮皆无用,谁拟新词一斗尖”两句以反问的形式收尾,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独特价值的思考。琼花柳絮虽美,但在诗人看来,都不及这场雪带来的灵感与创作冲动。这里的“一斗尖”可能是指诗人的创作欲望或对新诗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雪后世界独特情感的捕捉与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艺术创作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下桂江龙目滩

停午出滩险,轻舟容易前。

峰攒入云树,崖喷落江泉。

巨石潜山怪,深篁隐洞仙。

鸟游溪寂寂,猿啸岭娟娟。

挥袂日凡几,我行途已千。

暝投苍梧郡,愁枕白云眠。

(0)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

风驭忽泠然,云台路几千。

蜀门峰势断,巴字水形连。

人隔壶中地,龙游洞里天。

赠言回驭日,图画彼山川。

(0)

在荆州重赴岭南

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

还将鹓鹭羽,重入鹧鸪群。

(0)

三峰府内矮柏十韵

擢秀依黄阁,移根自碧岑。

周围虽合抱,直上岂盈寻。

远砌行窥顶,当庭坐庇阴。

短堪惊众木,高已让他林。

日转无长影,风回有细音。

不容萝茑附,只耐雪霜侵。

玉帐笼应匝,牙旗倚更禁。

叶低宜拂席,枝袅易抽簪。

绿涧支离久,朱门掩映深。

何须一千丈,方有岁寒心。

(0)

太保中书令军前新楼

十二阑干压锦城,半空人语落滩声。

风流近接平津阁,气色高含细柳营。

尽日捲帘江草绿,有时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

(0)

秋闻子规

年年春恨化冤魂,血染枝红压叠繁。

正是西风花落尽,不知何处认啼痕。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