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文章散缟纤,小堂风物倍清严。
洒来竹里迷人径,积向岩前讶虎盐。
但使晓寒欺短褐,独宜久影泛虚檐。
琼花柳絮皆无用,谁拟新词一斗尖。
大地文章散缟纤,小堂风物倍清严。
洒来竹里迷人径,积向岩前讶虎盐。
但使晓寒欺短褐,独宜久影泛虚檐。
琼花柳絮皆无用,谁拟新词一斗尖。
此诗描绘了一场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清冷之美。首句“大地文章散缟纤”以“缟纤”形容雪花的轻盈与细腻,将雪比作文章,形象地表现了雪景的雅致。接着,“小堂风物倍清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雪后环境的格外清新与庄严。
“洒来竹里迷人径,积向岩前讶虎盐”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景的生动与奇妙。竹林间的小径被雪覆盖,仿佛迷宫一般,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岩石前积雪之厚,竟让行人惊讶于其足以比拟虎盐的壮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积雪比作虎盐,既突出了雪的厚度,也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
“但使晓寒欺短褐,独宜久影泛虚檐”则从感受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雪后清晨寒冷的独特体验。短褐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而“久影泛虚檐”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雪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空荡荡的屋檐上,光影交错,别有一番韵味。
最后,“琼花柳絮皆无用,谁拟新词一斗尖”两句以反问的形式收尾,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独特价值的思考。琼花柳絮虽美,但在诗人看来,都不及这场雪带来的灵感与创作冲动。这里的“一斗尖”可能是指诗人的创作欲望或对新诗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雪后世界独特情感的捕捉与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艺术创作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风驭忽泠然,云台路几千。
蜀门峰势断,巴字水形连。
人隔壶中地,龙游洞里天。
赠言回驭日,图画彼山川。
擢秀依黄阁,移根自碧岑。
周围虽合抱,直上岂盈寻。
远砌行窥顶,当庭坐庇阴。
短堪惊众木,高已让他林。
日转无长影,风回有细音。
不容萝茑附,只耐雪霜侵。
玉帐笼应匝,牙旗倚更禁。
叶低宜拂席,枝袅易抽簪。
绿涧支离久,朱门掩映深。
何须一千丈,方有岁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