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枫落雁初还,塞北霜飞久折绵。
敢望旌旗临细柳,早闻烽火达甘泉。
关门自失居庸险,斧钺宜专制阃权。
于石当年曾破虏,只今勋业许谁先。
江南枫落雁初还,塞北霜飞久折绵。
敢望旌旗临细柳,早闻烽火达甘泉。
关门自失居庸险,斧钺宜专制阃权。
于石当年曾破虏,只今勋业许谁先。
这首明代彭年的《庚戌秋书事八首(其一)》描绘了江南与塞北鲜明的季节景象,以及诗人对军事形势的关切。首句“江南枫落雁初还”,以枫叶飘零和大雁南归象征着秋季的到来,展现了江南的宁静与生机。接下来,“塞北霜飞久折绵”则描绘了北方严寒的气候,暗示边关战事的艰苦。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军队指挥的期待:“敢望旌旗临细柳,早闻烽火达甘泉。”他希望军队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边疆危机,烽火传递的信息能直达朝廷最高决策层。这里“细柳”暗指军营,而“甘泉”则代指皇宫,表达了对边防稳固和朝廷及时反应的期望。
“关门自失居庸险,斧钺宜专制阃权”一句,强调了居庸关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需要赋予将领足够的权力来指挥作战,以确保边境安全。最后,诗人以“于石当年曾破虏”回顾历史上的英勇事迹,感慨如今谁能再续这样的功勋。
整首诗通过对比江南与塞北的景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和军事领导的忧虑与期待,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道之将行,人将争称。
人将重名,人将传声,人将与荣。
人欤匪能,天之所兴。
道之将废,人将䀝睨,人将指议,人将排挤,人将污秽。
其人犹是,人心自异。
既欲行之,又欲废之,惑也不知,盖未之思一人之身,一已信疑,天欤人欤,悟此其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