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会上别世尊,各以愿力济群生。
子勿诮我徒经营,手眼太少难支撑。
灵山会上别世尊,各以愿力济群生。
子勿诮我徒经营,手眼太少难支撑。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张商英的《句》之五,通过简短的四句,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与济世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灵山会上别世尊”,描绘了在佛教圣地灵山之上,佛陀与弟子们分别的情景,隐含着对佛法精深和修行者离别时的庄重与不舍。接着,“各以愿力济群生”则点明了佛教修行的根本目的——以自身的力量帮助芸芸众生,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精神。
“子勿诮我徒经营”,转而对读者或自我发出疑问:为什么修行者要如此努力地进行各种修行活动?这里蕴含了对世俗观念的挑战,即认为修行者过于执着于世间事务,忽视了内心的清净与解脱。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修行与世俗生活之间平衡的思考。
最后一句“手眼太少难支撑”,形象地说明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挑战。无论是个人的修行还是普度众生的宏愿,都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力量,而这些往往被认为是有限的。这句诗既是对修行者内心挣扎的写照,也是对所有追求精神成长之人的共鸣,强调了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可能的艰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山会别、愿力济世、努力修行以及内心挣扎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深刻内涵与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修行价值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
昼梦与予行,早发江上渚。
共登云母山,不得同宫处。
何嗟不同宫,似所厌途旅。
树杪俯乌巢,坼鷇方仰乳。
雄雌更守林,号噪见飞鼠。
鼠惊竖毛怒,袅枝如发弩。
逡巡吼风云,远望射岩雨。
东南横虹霓,万壑水喷吐。
下寻归路迷,欲暮各愁语。
忽觉皆已非,空庭日方午。
鹿车几两马几匹,轸建朱幡骑彀弓。
雨过短亭云断续,莺啼高柳路西东。
吕梁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
莫问前朝张仆射,毬场细草绿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