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其三》
《杂诗·其三》全文
宋 / 罗公升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形驱世鞅缚,妄灭天刑逃。

我身不失我,荣辱谁能操。

蔬肉等一恋,耕学两不高。

未应泉石癖,可笑州县劳。

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

但看逸名姓,已足贤萧曹。

(0)
注释
形驱:世俗的束缚。
世鞅缚:世俗的牵绊。
妄灭:妄图消灭。
天刑:天道的制裁。
我身不失我:我坚守自我。
荣辱谁能操:荣辱不能影响我。
蔬肉等一恋:对待食物无差别。
耕学两不高:不追求两者兼顾。
未应泉石癖:并非喜好山水隐居。
州县劳:为官者的劳碌。
秦人跨四海:秦朝统一全国。
源中桃:源头桃花源。
逸名姓:超脱世俗名声的人。
贤萧曹:与萧何、曹参一样的贤能人物。
翻译
世俗的束缚无法动摇我的本心,妄图逃避天道的制裁。
我坚守自我,荣辱不能左右我。
对待蔬食与肉类并无差别,我不追求耕田和学习两者兼得。
我并非隐士,对山水之乐无特殊喜好,却笑那些为官者劳碌。
秦朝统一了天下,却比不上源头桃花源的宁静。
只需看那些超脱世俗名声的人,他们已经足以与萧何、曹参媲美。
鉴赏

这首宋代罗公升的《杂诗(其三)》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束缚和荣辱得失的独特见解。首句“形驱世鞅缚”形象地描绘了人在世间被各种琐事牵绊,如同被马车上的皮带束缚,难以自由。接着,“妄灭天刑逃”暗示了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时,往往忽视了自然法则和道德约束。

诗人强调“我身不失我”,即保持自我本真,不受外界荣辱所左右,这体现了他的超脱与淡泊。他进一步指出,即使是简单的饮食与学习,也无需过于执着,两者都不应成为人生的全部。“蔬肉等一恋,耕学两不高”表达了一种平衡的生活态度。

诗人认为,纵然有人追求隐居山林的乐趣,也不如田园生活中的平凡安宁,嘲笑那些为官者忙于俗务的辛劳。“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以秦始皇的广土众民之威,反衬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但看逸名姓,已足贤萧曹”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求名利,逍遥自在的人的敬佩,认为他们的名字流传,就足以与古代名臣萧何、曹参相媲美。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

作者介绍

罗公升
朝代:宋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猜你喜欢

咏史诗.四皓庙

四皓忘机饮碧松,石岩云殿隐高踪。

不知俱出龙楼后,多在商山第几重。

(0)

咏史诗.东海

东巡玉辇委泉台,徐福楼船尚未回。

自是祖龙先下世,不关无路到蓬莱。

(0)

咏史诗.邓城

邓侯城垒汉江干,自谓深根百世安。

不用三甥谋楚计,临危方觉噬脐难。

(0)

上巳接清明游宴

上巳欢初罢,清明赏又追。

闰年侵旧历,令节并芳时。

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

寻花迷白雪,看柳拆青丝。

淑气如相待,天和意为谁。

吁嗟名未立,空咏宴游诗。

(0)

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蛤像联二十字绝句

相好全如梵,端倪祗为隋。

宁同蚌顽恶,但与鹬相持。

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

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

(0)

游长安诸寺联句.长乐坊安国寺.穗柏联句

一院暑难侵,莓苔共影深。

标枝争息鸟,馀吹正开襟。

宿雨香添色,残阳石在阴。

乘闲动诗意,助静入禅心。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