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好全如梵,端倪祗为隋。
宁同蚌顽恶,但与鹬相持。
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
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
相好全如梵,端倪祗为隋。
宁同蚌顽恶,但与鹬相持。
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
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段成式的作品,名为《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蛤像联二十字绝句》。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佛教艺术的赞美与崇敬,以及他观察事物细腻入微的一面。
"相好全如梵,端倪祗为隋。" 这两句通过对比,将佛像的美好与北魏、西魏时期的艺术风格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佛教雕刻艺术的高度评价。
"宁同蚌顽恶,但与鹬相持。" 这句话则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执着和坚守,即使面对不如意的事情,也愿意像蚌壳中珍珠一样,不放弃内在的美丽。
"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 这里作者借助自然界的事例,比喻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永不满足,即便是小鸟也能因季节的变换而改变自己的歌唱,但诗人面对不断更新的美感,却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热情。
"纵有天中匠,神工讴可成。"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艺术的最高赞誉,即使是天上的巧匠,也难以创作出超越这些雕刻的作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佛教艺术的深切感受和高度评价,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追求完美、永恒艺术价值的内心世界。
英雄不可测,屈伸随其时。
以彼英雄人,亦俟英雄知。
白龙为鱼服,群鱼反见嗤。
君昔处东海,浮沉人不言。
翩翩游帝京,宾从多华轩。
五侯奉下风,七贵皆扫门。
黄金白玉璧,赠者不为恩。
璧以前为寿,金以置酒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