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濛细雨丝红落。乱莺啼树春愁恶。风絮舞闲庭。
花寒锁昼清。雕阑凭独遍。飞入双双燕。
春色与归期,归迟春去迟。
濛濛细雨丝红落。乱莺啼树春愁恶。风絮舞闲庭。
花寒锁昼清。雕阑凭独遍。飞入双双燕。
春色与归期,归迟春去迟。
这首《菩萨蛮》由明代女诗人沈宜修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和情感。首句“濛濛细雨丝红落”描绘了春雨绵绵,花瓣随雨飘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乱莺啼树春愁恶”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愁绪,莺鸟的啼鸣在枝头回荡,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忧伤。
“风絮舞闲庭”一句,通过轻盈的柳絮在空庭中飘舞,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花寒锁昼清”则将花儿在寒风中的清冷状态与白天的宁静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稍纵即逝的感慨。
“雕阑凭独遍”描绘了主人公独自倚靠在雕花栏杆上,思绪万千,似乎在回忆过往或是期待未来。“飞入双双燕”则以燕子成双成对的飞翔,反衬出人的孤独,也寄托了对爱情或友情的渴望。
最后,“春色与归期,归迟春去迟”两句,将春色与归期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归家之期的期盼。同时,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留恋不舍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独特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重阳曾记客京埃,江国相逢又七回。
感旧只如春梦断,登高未许壮心摧。
方嗟陈迹何时见,底事新诗到眼来。
便好扶携披节物,犹胜落木对空罍。
凋瘵尪残不胜煮,欲救镬汤须是雨。
天公爱人甚赤子,忍将性命轻毛缕。
使君屹起石门城,归路壶浆喧笑语。
定知此雨必随来,何用与龙争喜怒。
初疑点点洒醍醐,渐次濛濛萦瑞雾。
一滴入地须一尺,万室焦枯如洗去。
我惭无力助精虔,独致微诚祈佛祖。
深扃不得陪贺燕,坐跋歌姝参舞女。
近传一斛出六斗,盏面浮蛆泛牛乳。
烦君说与猿臂翁,留得滂沱猛如注。
醉中寄我庆丰谣,想见今朝宾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