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字相过馔草亭,呼儿看笋觅鱼腥。
农家自笑无供给,止有南山万仞青。
问字相过馔草亭,呼儿看笋觅鱼腥。
农家自笑无供给,止有南山万仞青。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全元立在一次客人来访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自然之美。
首句“问字相过馔草亭”,描绘了客人来访的场景,诗人以“问字”为由,来到一个名为“馔草亭”的地方,这里可能是诗人的居所或是某个隐逸之所。通过“相过”二字,体现了诗人与客人的亲密关系和轻松的氛围。
接着,“呼儿看笋觅鱼腥”,诗人唤来孩子,让他去寻找竹笋和鱼腥味,这既体现了对孩子的关心,也暗示了主人准备招待客人的热情。通过“觅”字,生动地表现了寻找食材的过程,充满了生活气息。
“农家自笑无供给”,这一句转而从主人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主人面对客人来访时的自嘲与歉意。在物质条件有限的农家生活中,主人可能无法提供丰富的食物,但这种自嘲中却蕴含着一种豁达与真诚,让人感受到主人的朴实与善良。
最后,“止有南山万仞青”,诗人以南山的青翠作为回应,虽然物质上可能有所欠缺,但在精神上,主人愿意以大自然的美景来款待客人,展现了一种超脱物质的高雅情操。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唤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