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昔传清跸,金舆下紫宸。
忽从沧海宴,遂隔属车尘。
剑落桥山夜,衣留汉庙春。
东厢朝圣子,绝恸见群臣。
平昔传清跸,金舆下紫宸。
忽从沧海宴,遂隔属车尘。
剑落桥山夜,衣留汉庙春。
东厢朝圣子,绝恸见群臣。
这是一首描写皇帝行幸的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皇权的威仪和壮观。
"平昔传清跸,金舆下紫宸" 这两句以宏伟的画面开篇,"平昔" 表示从前,"传清跸" 指的是传令清脆,让道路畅通,预备皇帝行幸。"金舆" 是指皇帝乘坐的车驾,"下紫宸" 则是皇宫的代称,整句描绘了皇帝出巡时的壮观场面。
"忽从沧海宴,遂隔属车尘" 这两句转换景象,"忽从沧海宴" 中的"沧海" 可能是指某个地方,也可能是虚拟的地名,意在渲染皇帝宴席的辉煌与非凡。"遂隔属车尘" 则描写了行幸后车轮所卷起的尘土,将皇帝远离臣民的现实与神秘感。
"剑落桥山夜,衣留汉庙春" 这两句中,“剑落” 可能是指某种仪仗或武器的摆放,"桥山夜" 则是在描绘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威严的夜晚场景。"衣留汉庙春" 表现了皇帝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礼遇。
"东厢朝圣子,绝恸见群臣" 最后两句则是对皇帝与大臣会面的描写,"东厢朝圣子" 描绘了早晨朝会的情景,而"绝恸见群臣" 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场面所感受到的震撼。
整首诗通过对皇权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皇帝威仪与壮观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这份荣华富贵的敬畏之情。
水枫叶下,乍湖光清浅。凉生商素。
西帝宸游罗翠盖,拥出三千宫女。
绛采娇春,铅华掩昼,占断鸳鸯浦。
歌声摇曳,浣纱人在何处。
别岸孤袅一枝,广寒宫殿,冷落栖愁苦。
雪艳冰肌羞淡泊,偷把胭脂匀注。
媚脸笼霞,芳心泣露,不肯为云雨。
金波影里,为谁长恁凝伫。
力犯雷霆众共危,远投魑魅独为宜。
忠州学业真无负,高庙神灵固有知。
自倚圣明容直道,未甘憔悴死荒陲。
满朝卿相多公议,莫把文章作楚辞。
剩引桂枝丛小山,鹜行姑去自馀閒。
人怀昆玉未当价,花与莱衣相映斑。
佳树非烟晓葱郁,幽泉不雨夜潺湲。
顿移岩壑山阴道,竞秀争流一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