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以石得名,土惟山之贼。
如何云此山,土石相充斥。
土上而石下,无良跻有德。
土实最下底,位高忝厥职。
或云三千年,此土化为石。
顽阴不坚阳,如寄暂容迹。
因知造化功,不出纤毫力。
君子自苦辛,小人多羽翼。
念从开辟来,久矣莫变革。
吾其奈此何,唧唧复唧唧。
山以石得名,土惟山之贼。
如何云此山,土石相充斥。
土上而石下,无良跻有德。
土实最下底,位高忝厥职。
或云三千年,此土化为石。
顽阴不坚阳,如寄暂容迹。
因知造化功,不出纤毫力。
君子自苦辛,小人多羽翼。
念从开辟来,久矣莫变革。
吾其奈此何,唧唧复唧唧。
这首诗名为《书触目》,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诗中通过对山石的描绘,寓言人事,展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首句“山以石得名,土惟山之贼”以山石对比,暗示了世间善恶之分:石头象征坚贞,而土则被视为奸邪。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土上而石下”、“土实最下底,位高忝厥职”,批评了社会中的不公,指出地位高的人如果未能尽职,反而成了恶势力的代表。
诗人进一步借“或云三千年,此土化为石”表达时间的流转和世事变迁,即使历经漫长岁月,恶势力仍难以根除。他强调“顽阴不坚阳,如寄暂容迹”,暗示恶势力虽暂时强大,但终将被正义所战胜。最后,诗人感慨“君子自苦辛,小人多羽翼”,揭示出君子艰辛劳作,而小人却往往能凭借手段获得优势。
全诗以自然现象隐喻人间世态,表达了对公正与邪恶斗争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期待。诗人以“久矣莫变革”表达对长久以来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吾其奈此何,唧唧复唧唧”收束,流露出无奈与忧虑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