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东君何所似。骀荡风流,性格如游子。
才过清明兼上巳。暼然兴尽思乡里。
万树娇红千树紫。那忍相抛,便付东流水。
春风也恐多情死。杜鹃声里潜归矣。
借问东君何所似。骀荡风流,性格如游子。
才过清明兼上巳。暼然兴尽思乡里。
万树娇红千树紫。那忍相抛,便付东流水。
春风也恐多情死。杜鹃声里潜归矣。
这首《蝶恋花·送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充满了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开篇“借问东君何所似”,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将春天比作掌管四季的神祇“东君”,赋予春天以人格化,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深情而略带哀愁的基调。“骀荡风流,性格如游子”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轻盈与自由,如同四处游历的游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着,“才过清明兼上巳”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与上巳是春季的重要节气,此时的春天达到了一个高潮,但同时也预示着它的逐渐消逝。“暼然兴尽思乡里”则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感慨,仿佛春天在尽情绽放后,也渴望回到它最初的家园。
下半阕“万树娇红千树紫”描绘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春景图,红紫交织的树木,展现了春天的丰富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那忍相抛,便付东流水”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不舍,仿佛春天的美好时光只能随流水逝去,无法挽留。
最后,“春风也恐多情死。杜鹃声里潜归矣”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风以情感,它害怕自己的深情会被春天的离去所消磨,最终在杜鹃鸟的啼叫声中悄悄离开。这一句不仅深化了对春天离去的哀愁,也通过杜鹃鸟的象征,暗示了春天的离去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
整体而言,《蝶恋花·送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眷恋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
燕国八百里,最为远秦嬴。
可作殷周基,何乃事荆卿。
痴儿强复雠,匕首揕咸京。
径刎于期首,更图督亢行。
仓皇事不就,狼藉断冠缨。
寒风死别歌,睥睨一世英。
不若专设诸,饮恨复吞声。
纵使杀一秦,宁无一秦生。
吕政方忘燕,忽作绕柱惊。
并吞势不已,举兵复有名。
扫平黄金台,故鼎入秦庭。
昔我渡易水,晚登燕子城。
投文吊田畴,思贤重屏营。
举事本道义,不系败与成。
为国恃刺客,夫岂豪英情。
海阔天南不尽头,雁来岂为稻粱谋。
飘零骨肉怜杯酒,老病形骸恋破裘。
日暮片云劳望眼,天寒孤棹发行舟。
十年冷落江乡梦,愿借西风过橘州。
平生抱耿介,四海寡朋交。
凄其九日至,颇感颜发凋。
无酒醒对菊,风味乃更高。
谁识此时情,白云行远霄。
地主有佳饷,得之良已劳。
而我适邂逅,赴饮如沃焦。
永言大化内,朽质非所陶。
惟有饮美酒,一醉可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