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与此君曾半面,短篷今日试重推。
叶声冷泻银床露,野鹤几番惊梦回。
昔与此君曾半面,短篷今日试重推。
叶声冷泻银床露,野鹤几番惊梦回。
这首元代诗人蒋堂的《题所南老子推篷竹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中的静谧与生机。
“昔与此君曾半面”,开篇以“此君”指代竹子,借用古人对竹子的尊称,表达出诗人与竹子之间虽未深交,但已心生敬意的情感。“半面”二字,既暗示了诗人与竹子的缘分不浅,又为下文的重逢埋下伏笔。
“短篷今日试重推”,诗人今日再次面对竹子,仿佛是旧友重逢,心情激动。这里的“短篷”不仅指竹子的形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渴望。通过“重推”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亲近与探索。
“叶声冷泻银床露”,描绘了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如同银色的露珠从高处缓缓滑落,既表现了竹林的宁静与清凉,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运用了“冷泻”一词,巧妙地将声音与视觉感受结合,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
“野鹤几番惊梦回”,最后两句以野鹤的视角,进一步深化了竹林的静谧氛围。野鹤在竹林间飞翔,偶尔被竹叶的声音惊醒,仿佛从梦境中回到了现实。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自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竹林的静美与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深敬仰和向往。
浩浩岷江水,循循蜀郡人。
山川赋清淑,弦诵袭真淳。
毓秀年华盛,□□学业新。
金钟悬彩簴,玉树照青春。
翰墨资耆旧,才猷怨隐沦。
前时辞下国,指日问通津。
怀土心虽切,观光气遂振。
鲸鱼腾碧海,鸷鸟击苍旻。
识鉴滋无愧,因依得可亲。
吾侪陪客次,汝伯实儒珍。
促席襟期密,知音笑语频。
悲歌忘宇宙,慷慨惜风尘。
爱尔情俱似,而今意愈真。
閒门车马集,奥室简编陈。
会合时难久,渐摩德有邻。
三年曾刻楮,一旦忽思莼。
自分燕椎钝,深惭越女矉。
赠言申缱绻,别酒话酸辛。
时世文明日,诗书少壮身。
重来偕计吏,何用苦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