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绡簇春笑红雨,曲江芳情恼游子。
郎君焰光高二丈,烧杀杏花三十里。
觞酣小驻庞姨家,莺歌溜玉铿红牙。
华裾飘麝鬓毫绿,上马行陪择婿车。
霞绡簇春笑红雨,曲江芳情恼游子。
郎君焰光高二丈,烧杀杏花三十里。
觞酣小驻庞姨家,莺歌溜玉铿红牙。
华裾飘麝鬓毫绿,上马行陪择婿车。
这首元代诗人宋褧的《杏蜡辞》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生动画面。首句“霞绡簇春笑红雨”以瑰丽的霞光比作轻盈的丝巾,象征着春天的热闹与娇媚,如同红雨般洒落。"曲江芳情恼游子"则表达了游子在美景中产生的思乡之情和离愁。
接下来的诗句“郎君焰光高二丈,烧杀杏花三十里”运用夸张手法,形容男子的热情如火焰般炽烈,仿佛能燃烧三十里,连带周围的杏花也黯然失色。此处的“郎君”可能是游子自指,也可能是对他人热情的赞美。
“觞酣小驻庞姨家,莺歌溜玉铿红牙”描绘了畅饮欢宴的场景,游子在庞姨家稍作停留,享受莺歌燕舞的欢乐时光,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
最后两句“华裾飘麝鬓毫绿,上马行陪择婿车”描绘了游子华丽的衣饰和即将离去的场景,他身着香气四溢的华服,骑马离去,陪伴着挑选佳婿的行列,暗示了自己的身份和可能的婚姻之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对于春日游园、情感起伏以及人生际遇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