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昨夜破枯株,借问天公有意无。
莫是卧龙踪迹困,放开头角入亨衢。
风雷昨夜破枯株,借问天公有意无。
莫是卧龙踪迹困,放开头角入亨衢。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雷电击中枯木,引发了一番深思。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相联系,通过“卧龙”这一象征,表达了对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首句“风雷昨夜破枯株”,描绘了一场猛烈的风雨过后,雷电击中了干枯的树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力量的惊人威力。这里的“枯株”既指自然界中的枯木,也暗喻着社会中某些僵化、陈旧的事物或个体。
次句“借问天公有意无”,诗人以疑问的口吻向“天公”发问,是否有意安排这样的事件,引出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意义的探索。这里不仅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也蕴含了对命运安排的思考。
后两句“莫是卧龙踪迹困,放开头角入亨衢。”运用了“卧龙”这一典故,相传诸葛亮隐居时被称为“卧龙”。诗人在这里借“卧龙”之喻,探讨在困境中如何释放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问题。同时,“头角”象征着才华与能力,“亨衢”则代表广阔的舞台或机遇。这两句诗鼓励人们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应放弃,而应积极寻找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革和个人成长的深刻洞察。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苍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碚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罢草王言星岁久,嵩高山色日相亲。
萧条雨夜吟连晓,撩乱花时看尽春。
此世逍遥应独得,古来闲散有谁邻。
林中长老呼居士,天下书生仰达人。
酒挈数瓶杯亦阔,诗成千首语皆新。
纶闱并命诚宜贺,不念衰年寄上频。
圣朝同舜日,作相有夔龙。
理化知无外,烝黎尽可封。
燮和皆达识,出入并登庸。
武骑增馀勇,儒冠贵所从。
赠诗全六义,出镇越千峰。
连日陈天乐,芳筵叠酒钟。
乌台情已洽,凤阁分弥浓。
栈转旌摇水,崖高马蹋松。
恩深施远俗,化美见前踪。
江晓流巴字,山晴耸剑峰。
双油拥上宰,四海羡临邛。
先路声华远,离京诏旨重。
岁除今向尽,春色即相逢。
嫩叶抽赪蕊,新苔长翠茸。
冰销鱼潎潎,林煖鸟噰噰。
泉落闻难尽,花开看不供。
青城方眷恋,黄阁竟从容。
计日归台席,还听长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