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苍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碚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苍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碚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观的自然景象,即观赏大海的潮汐。开篇“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即设定了场景,让人联想到一个历史悠久的观潮之地。紧接着,“势连苍海阔,色比白云深”则形象地描绘了波涛浩瀚、气势磅碜,与远处的白云相比,只见海浪更加深邃。
在“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使读者感受到那股不可抗力的自然之力。接着,“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进一步渲染了汹涌澎湃的海潮景象。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则引入生灵对这场面敬畏而退的情状,而“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则是对山石形态的精致描绘,显示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加工能力。
中间几句“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达观天人的情怀。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表达。
后半部分,“岸摧连古道,洲涨碚丛林”则形象地展示了潮汐对岸边地貌的影响;“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则是对光线和水花效果的细腻描绘。
最后,“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的人生态度。这里的“禹凿”指的是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暗示了人类活动应当符合自然规律,而不是去抗争或改变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更展现了一种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