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吴山又越山,排云点黛洞庭间。
乘舟秋水天空阔,拄策高岩径曲环。
石谷漫泉斟乳液,琳宫残碣剔苔斑。
归来夜夜馀清梦,携得烟霞到市阛。
南北吴山又越山,排云点黛洞庭间。
乘舟秋水天空阔,拄策高岩径曲环。
石谷漫泉斟乳液,琳宫残碣剔苔斑。
归来夜夜馀清梦,携得烟霞到市阛。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西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感受。首句“南北吴山又越山”,开篇即展示了山川的辽阔与连绵,南北吴山与越山相接,描绘出一幅雄伟的自然画卷。接着,“排云点黛洞庭间”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山峰比作排开云层的黛色,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高耸与云雾缭绕的景象。
“乘舟秋水天空阔,拄策高岩径曲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水面上乘舟畅游,在高岩上行走的情景。秋水与天空的广阔,与高岩上的曲折小径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自由与探索精神。
“石谷漫泉斟乳液,琳宫残碣剔苔斑”则转向对细节的描绘,石谷中流淌的泉水如同乳液般清澈,琳宫(可能是道观或庙宇)的残破碑碣上长满了青苔,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归来夜夜馀清梦,携得烟霞到市阛”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旅行的怀念与感慨。即使回到尘世,夜晚的梦境中仍能回味这次旅行的美好,仿佛将山间的烟霞带入了繁忙的城市之中,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