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黯秋水寒,至刚非可缺。
风胡不出来,摄履人相蔑。
纵挺倚天形,谁是躬提挈。
愿将百鍊身,助我王臣节。
黯黯秋水寒,至刚非可缺。
风胡不出来,摄履人相蔑。
纵挺倚天形,谁是躬提挈。
愿将百鍊身,助我王臣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咸用所作的《剑喻》,是一篇以剑比喻人的品格和修养的作品。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坚韧不拔、刚毅果敢品质的赞美。
"黯黯秋水寒,至刚非可缺"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基调。"黯黯秋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意境,"至刚非可缺"则明确表达了对于坚强品质的肯定和推崇。
"风胡不出来,摄履人相蔑" 这两句则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比喻,"风胡"通常指的是来自北方的冷风,象征着严酷和挑战。"摄履人相蔑"表达了人们面对这种挑战时的态度,可能是畏缩不前或者互相推诿。
紧接着的两句 "纵挺倚天形,谁是躬提挈" 描述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强的人生态度。这里的“纵挺”指的是剑的直立和坚挺,"倚天形"则强调了这种姿态与自然之道相合。
最后两句 "愿将百鍊身,助我王臣节" 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炼成长为一把利剑,以此来辅佐君主、维护国家的美好愿望。这里的“百鍊”意味着通过无数次的锻炼和磨砺,而成为坚不可摧的存在。
这首诗以剑喻志,以秋水寒风为背景,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刚毅不屈、坚守节操的人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