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罗首》
《过罗首》全文
宋 / 汤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山势迢迢万马奔,就宽平处著祇园。

门无俗驾真堪隐,院有禅僧便不村。

百顷霜黄收■稏,一泓寒绿养兰荪。

我来访道连宵宿,共拨炉灰仔细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luóshǒu
sòng / tāngzhōng

shānshìtiáotiáowànbēnjiùkuānpíngchùzhezhīyuán

ménjiàzhēnkānyǐnyuànyǒuchánsēng便biàncūn

bǎiqǐngshuānghuángshōu{zuǒyòu}hónghán绿yǎnglánsūn

lái访fǎngdàoliánxiāo宿gònghuīzǎilùn

注释
迢迢:形容山势遥远而连绵不断。
祇园:古印度佛教圣地,此处指类似的地方。
俗驾:世俗的车马,指非僧侣的交通工具。
禅僧:修习禅定的僧人。
■稏:古代的一种稻谷,此处可能指稻米。
兰荪:兰花,象征高洁。
访道:寻求佛法或真理。
炉灰:烧过的炭灰,此处可能指煮茶或修行时的象征。
翻译
山势连绵如万马奔腾,选择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建造祇园。
寺庙大门没有世俗车辆,确实适合隐居修行,院内有禅僧,却不显得村庄般粗陋。
广袤的田地里稻谷金黄成熟,一池碧水滋养着幽兰。
我特来此访求佛法,连续几夜住宿,与僧人一同仔细探讨佛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深山古寺的宁静与神秘,诗人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山势迢迢万马奔",开篇即以宏大的山势引入画面,使人仿佛听见远处万马奔腾的声音。紧接着"就宽平处著祇园",诗人寻找到了一个藏匿在宽广而又平和之地的古寺,给人一种避世隐居的感觉。

"门无俗驾真堪隐"一句,通过强调寺院门前没有俗世车马的打扰,突出了这处所的清净与隐逸。而"院有禅僧便不村"则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宁静安详,即使是寺院中的人,也是心怀禅意,不为尘世所扰。

接下来的"百顷霜黄收■稏,一泓寒绿养兰荪"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季山中的景象。霜冻的田野金黄一片,而寺院中却有清澈的泉水滋润着兰花,这种对比强烈地映衬出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和谐。

最后两句"我来访道连宵宿,共拨炉灰仔细论"表达了诗人夜宿寺院,与僧侣们共同探讨道法的心境。这里的“拨炉灰”不仅是实际行动,也象征着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和探究。

整首诗通过对山势、古寺、自然景观以及人物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禅学与道法深刻理解的体验。

作者介绍

汤中
朝代:宋

饶州安仁人,字季庸,号息庵。汤巾弟。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与兄千并主朱熹之学,时称大小汤。淳祐三年,以太学正召试馆职,除正字,进校书郎,转右正言。官至工部侍郎。
猜你喜欢

仲一以诗来用韵奉答

陪侍经帏涉岁年,亦尝尚论鞠衣贤。
如今三嗅馨香泣,惟恐将诗去浪传。

(0)

丁端叔和九日诗至用韵奉谢恤邻之义且申前请

夏畦不病晚穜佳,哿矣将诗补黍华。
散百为千吾写似,深山穷谷遍笼纱。

(0)

和汪仲嘉楼大防二尚书贺郑贵和华文休致韵

簪笏相摩入殿庐,人皆自笑此区区。
岂无只字踰华衮,未必千种胜饭蔬。
君见北山多后倦,谁如东里竟先驱。
追随曳履枌榆社,犹及香山退传无。

(0)

沈仲一送菊自言封殖之劳欲得诗为报为赋三绝

东篱何在菊年年,菊视陶诗竟孰贤。
未必缘诗花更好,花将诗与万人传。

(0)

送陈持中赴四明节推二首

更无人未识东州,晚得吾宗第一流。
编磬在县金奏合,清冰出壑玉壶秋。
喜才一见还分袂,怀欲多言但倚楼。
亦有鄮山三四友,可令观政话然不。

(0)

送丘宗卿帅蜀

好静从古始,尚恩极今时。
宁使举国贫,勿与一士遗。
熙宁固前辙,元佑诚良医。
我亦欲宴兴,人方乏朝炊。
持之讯人杰,人杰良自疑。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