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醒夜迢迢。睡又无聊。五更月暗雨如潮。
瘦尽黄花秋不管,尽著萧萧。
金鉔小罗帱,红蜡孤烧。黄昏庭院锁芭蕉。
还记那时听不得,何况今宵。
酒醒夜迢迢。睡又无聊。五更月暗雨如潮。
瘦尽黄花秋不管,尽著萧萧。
金鉔小罗帱,红蜡孤烧。黄昏庭院锁芭蕉。
还记那时听不得,何况今宵。
这首《浪淘沙·五更枕上闻雨又作》由清代诗人周星誉所作,描绘了深夜中雨声与孤灯相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
“酒醒夜迢迢”,开篇即点明主人公在深夜酒醒后,面对漫长而寂静的夜晚,内心感到孤独和无趣。“睡又无聊”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聊感,即使尝试入睡也难以获得安宁。接着,“五更月暗雨如潮”一句,将时间推进至更深的夜晚,月光暗淡,雨声如潮水般连绵不绝,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环境。
“瘦尽黄花秋不管,尽著萧萧”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生命的衰败。黄花(菊花)在秋风中凋零,无人问津,象征着时光流逝,生命逐渐消逝的无奈与哀愁。
下片“金鉔小罗帱,红蜡孤烧”描绘了室内场景,金鉔(香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小罗帱(床单)铺陈,红蜡(蜡烛)独自燃烧,营造出一种孤寂而优雅的氛围。黄昏时分的庭院中,芭蕉叶锁住了庭院的幽静,更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最后,“还记那时听不得,何况今宵”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曾经无法忍受的夜晚,如今却成了难以割舍的记忆,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情感的变化。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深夜雨声中的思绪与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试把溪堂旧谱看,三千苜蓿守酸寒。
吟肩祇自初来瘦,疐尾方知细满难。
忧患可能期学力,功名终不误儒冠。
到家莫作多时住,趁取秋风送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