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怀》
《咏怀》全文
清 / 张自超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阮生何鄙固,往往泣途穷。

途岂有穷时,毋乃太热中。

学道无独识,举足迷西东。

太虚亦寥阔,顾弗容其躬。

能贵不能贱,遂为物所攻。

时论于儒者,谓贫为素风。

摇落感剩蒂,飘漾如飞蓬。

愿为达观者,与世开鸿蒙。

(0)
鉴赏

这首诗《咏怀》由清代诗人张自超创作,通过对比阮籍的处境与自身情感,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社会评价以及个人价值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阮生何鄙固,往往泣途穷”以阮籍为例,点明了诗人的感慨对象,阮籍在历史上的确以性情孤僻、不拘礼法著称,常在困厄中流露出哀伤之情。诗人将阮籍的遭遇与自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引出了对人生困境的共鸣。

接着,“途岂有穷时,毋乃太热中”两句,诗人反思人生的道路并非总是充满绝望,不应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表达了对过分追求物质与地位的警示。这种对内心欲望的审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

“学道无独识,举足迷西东”则进一步探讨了在追求真理或理想道路上的困惑与迷茫。这里的“学道”不仅指学术上的探索,更涵盖了对人生意义和道德准则的追寻。诗人指出,在追求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太虚亦寥阔,顾弗容其躬”通过描绘宇宙的广阔与浩瀚,反衬出个体在其中的渺小与局限,提醒人们要谦逊自处,认识到自身能力与宇宙的宏大相比是有限的。这一段充满了哲理意味,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能贵不能贱,遂为物所攻”揭示了社会对个体价值判断的双重标准,即在追求荣誉与地位时受到推崇,而一旦陷入低谷则遭受贬斥。这不仅是对阮籍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最后,“时论于儒者,谓贫为素风”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于贫困的态度,认为贫穷是简朴生活的体现,是对物质欲望的节制。然而,诗人通过“摇落感剩蒂,飘漾如飞蓬”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这种观念的质疑,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更关乎精神与情感的失落。

“愿为达观者,与世开鸿蒙”则是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希望成为能够超越世俗偏见,以开阔视野和豁达心胸面对生活的人,为社会开启新的可能性。这一结尾寄寓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个人成长的期待。

综上所述,《咏怀》一诗通过对阮籍及其时代背景的反思,以及对个人经历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社会伦理以及个人修养的独到见解。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交织,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作者介绍

张自超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舟行寄赵端行

离亭一分手,便送钓船行。

虽是暂相别,那能忘此情。

花飞春已老,云散晚方晴。

诗句空吟得,无人可共评。

(0)

句·其三

高邮西北多巨湖,累累相贯如连珠。

(0)

宁浦书事六首·其三

南土四时尽热,愁人日夜俱长。

安得此身作石,一齐忘了家乡。

(0)

秋兴九首·其五拟李白

芙蓉露浓红压枝,幽禽感秋花畔啼。

玉人一去未回马,梁边燕子三见归。

江头白蘋老波底,尺书不来空相望。

斜吹疏雨湿秋江,霜风暗引芙蕖香,石上菖蒲三尺长。

绿头鸭儿栖萍草,采莲女郎笑花老。

木兰船上动江水,不觉鸳鸯带波起。

(0)

寄新息王令藏春坞

令尹才高寺为空,岁时行乐与民同。

旋开小坞藏春色,更制新声写土风。

客向樽前忘尔汝,路穿花去失西东。

无言妫女今焉在,桃李相传恨未穷。

(0)

流觞亭并次韵二首·其一

缥缈云峦欲尽头,洒然华构引飞流。

朱盘潋滟开冰鉴,碧甃萦纡走玉虬。

毛骨渐惊超浊界,风烟骤觉变清秋。

更怜白足如霜句,可羡溪边六逸游。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