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忽漫转寒林,岁旅重光气蔚森。
八极地标铜柱界,四游天覆铁桥阴。
关河夜采还宫曲,花鸟春回望帝心。
长白一山仍汉塞,卅年松漠怨秋砧。
光风忽漫转寒林,岁旅重光气蔚森。
八极地标铜柱界,四游天覆铁桥阴。
关河夜采还宫曲,花鸟春回望帝心。
长白一山仍汉塞,卅年松漠怨秋砧。
这首诗描绘了晚秋时节的边塞景象,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浓郁的悲壮情调。钱谦益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联“光风忽漫转寒林,岁旅重光气蔚森”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光风渐渐转变为寒冷的空气,林木在岁月的流转中显得更加苍郁。这里运用了“光风”和“寒林”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氛围。
颔联“八极地标铜柱界,四游天覆铁桥阴”进一步深化了边塞的地理特征。铜柱界和铁桥阴分别象征着边界的坚固与防御的严苛,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险峻与遥远。通过“八极”和“四游”的宏大视角,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壮丽。
颈联“关河夜采还宫曲,花鸟春回望帝心”则转向了情感层面。夜晚的关河似乎在演奏着归家的乐章,花鸟在春天的回归中寄托了对帝王的思念。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情相联系,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统治者的怀念。
尾联“长白一山仍汉塞,卅年松漠怨秋砧”收束全诗,将主题升华至历史的高度。长白山依旧见证着汉朝的边塞,三十年来,松漠之地的人民在秋日的砧声中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哀怨。这一联不仅点明了地点,更是通过时间的跨度,展现了边疆人民长久以来的苦难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的壮美与历史的厚重,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对故土的深情。钱谦益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老木不知年,苍藤已垂地。
高枝生晚阴,低枝散凉气。
好鸟时复来,鸣声似弦吹。
道人开小轩,幽庭增广庇。
庬眉霜雪顶,休焉释尘累。
馀功又及物,丹砂和灵剂。
一粒愈沉疴,求者四方至。
应接运真悲,平等均我施。
相逢惜已晚,残光念如寄。
何当择深山,同师乐禅味。
范君建阳客,读书过万卷。
下笔又神速,数预贤能荐。
省闼复擅场,声名动海县。
一投红莲幕,阻上金銮殿。
志气老不衰,苦柏冒霜霰。
当涂少知已,薄禄势所恋。
君子困下僚,佞士即华选。
顾我驽散才,摄守颇优便。
公庭可罗雀,云山复对面。
坐卧临清风,吟哦挥羽扇。
相逢始相乐,瞥去若惊电。
君行我幽独,送君聊自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