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方盛,恭修玄默。抚下以仁,民无不获。
感春之和,蠲租赐帛。诽谤既除,土木必惜。
四海阜安,罔罹兵革。
炎德方盛,恭修玄默。抚下以仁,民无不获。
感春之和,蠲租赐帛。诽谤既除,土木必惜。
四海阜安,罔罹兵革。
此诗描绘了一位帝王在位期间的治国理念与成效。开篇“炎德方盛,恭修玄默”点出帝王的德行与行事风格,即在权力鼎盛之时,他选择深沉内敛,不事张扬。接着“抚下以仁,民无不获”,表明这位帝王以仁政治理国家,使得百姓皆得其利,无一人受苦。
“感春之和,蠲租赐帛”进一步描述了帝王体恤民生的情怀,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减免赋税,赐予百姓布帛,以示恩泽。这不仅体现了帝王对自然节气的敏感,也展现了他对民众生活的关心。
“诽谤既除,土木必惜”则说明帝王致力于清除政治上的不正之风,同时对国家的建设资源极为珍惜,不轻易浪费。这种做法有助于营造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财富的合理利用。
最后,“四海阜安,罔罹兵革”总结了上述措施带来的积极效果,即全国上下安宁富足,百姓免于战争之苦。这不仅是对帝王治国能力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当时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描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帝王在位期间推行仁政、关注民生、重视资源利用、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举措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北山南,南山北。芳草乱迷路。
陌上闲愁,红紫斗眉妩。
几多陈迹残碑,藓消苔蚀,尽朝露、夕阳无语。
断肠句。玉洞犹绕烟霞,刘郎忆前度。
回首凝情,当日旧题处。
空留别院玲珑,一湾流水,听沧海、明珠溅雨。
风雪呼安道。记那日、孤舟感事,江花江草。
细雨春寒渔村路,一幅移家画稿。
曾几上通天台表。
水火干戈中出入,只文章、血性真奇宝。
从虎口,发高调。吉光片羽休嫌少。
得良朋者般珍重,墨痕都笑。
但使今生逢知己,那怕三生潦倒。
毕竟是才人命好。
三复遗编三太息,有吴门、暗泪苏门啸。
幸不共,劫灰扫。
马足鸡声,便忘却人间,悤悤甲子。灯亭爆市。
向暗里唤醒,倦游心事。
闲对绿酒红炉,正霜寒如水。还料是。
梦醒江南,梅花夜深无睡。
算只骚客多情,向尊前犹恋,冷吟滋味。花明柳脆。
怕从此不肯,伴侬憔悴。
漫把一箭年芳,付天涯孤骑。凭检理。
半箧红词,春愁又起。
檀栾婀娜,蘸金碧楼台,片云初晓。帘栊窈窕。
有千莺万蝶,旧家亭沼。镜里落花,闲看鸾翎自扫。
复长啸。坐竹馆弹琴,黄月来照。绛都春浩渺。
称想管蛮笺,题句逋峭。词仙纵老。
倚蓬山不许,人间秋到。玉尘谈玄,客比晋时更好。
绿烟悄。问瑶愁、洗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