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呿鲸吼,龙腾犀踏,胥江万叠惊涛。
沿水败墙,临风坏驿,千秋尚祀人豪。英爽未全凋。
正绿昏画幔,红黦霞旓。
太息承尘,我来还为拂蟏蛸。城楼径矗层霄。
怅苏台碧藓,相望岧峣。
西子笑时,包胥哭后,霸吴入郢徒劳。飒沓响弓刀。
算稽山越榭,今也蓬蒿。
社鼓神弦,依稀疑和市中箫。
鼍呿鲸吼,龙腾犀踏,胥江万叠惊涛。
沿水败墙,临风坏驿,千秋尚祀人豪。英爽未全凋。
正绿昏画幔,红黦霞旓。
太息承尘,我来还为拂蟏蛸。城楼径矗层霄。
怅苏台碧藓,相望岧峣。
西子笑时,包胥哭后,霸吴入郢徒劳。飒沓响弓刀。
算稽山越榭,今也蓬蒿。
社鼓神弦,依稀疑和市中箫。
此词描绘了胥门城楼及伍相国祠的春日景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生机。开篇以“鼍呿鲸吼,龙腾犀踏”起兴,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水奔腾、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引出对历史人物伍子胥的追忆。接着,“沿水败墙,临风坏驿”两句,通过残破的建筑,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千秋尚祀人豪”一句,表达了对伍子胥功绩的敬仰与怀念,即使千年过去,人们仍然祭祀这位英雄。接下来,“英爽未全凋”进一步赞美伍子胥虽已逝去,但其英气不减,精神永存。“绿昏画幔,红黦霞旓”描绘了祠堂内装饰的色彩斑斓,渲染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太息承尘,我来还为拂蟏蛸”则表达了词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英雄的缅怀,虽然时间久远,但词人仍愿意前来清理灰尘,以示敬意。随后,“城楼径矗层霄”描绘了城楼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与前文的壮丽江景形成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深远与宏伟。
“怅苏台碧藓,相望岧峣”通过对比苏台(可能指苏州的台地)的碧绿苔藓与城楼的高耸,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接下来,“西子笑时,包胥哭后”引用典故,将伍子胥与西施、申包胥的故事联系起来,展现了历史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与命运交织。
“霸吴入郢徒劳”则感叹伍子胥虽力图改变吴国的命运,最终却未能成功,表达了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与惋惜。最后,“飒沓响弓刀”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场面,与伍子胥的英勇形象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他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与奉献。
“算稽山越榭,今也蓬蒿”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而“社鼓神弦,依稀疑和市中箫”则在结束处营造了一种既古老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暗示尽管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但伍子胥的精神与故事依然在人们心中流传,如同市井中的箫声,悠扬而深沉。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缅怀,也蕴含了对时间、空间、人性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渺渺楚江上,风旗摇去舟。
马归云梦晚,猿叫洞庭秋。
别思满南渡,乡心生北楼。
巴陵山水郡,应称谢公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