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多鸟雀,桑麻亦扶疏。
烟火四五家,依依久同居。
是时雨新足,野水明四渠。
儿童呼黄犊,散漫来近墟。
老翁已辛苦,入夜归田庐。
月出犹未眠,相与尽村沽。
今秋有租税,当春力犁锄。
日夕多鸟雀,桑麻亦扶疏。
烟火四五家,依依久同居。
是时雨新足,野水明四渠。
儿童呼黄犊,散漫来近墟。
老翁已辛苦,入夜归田庐。
月出犹未眠,相与尽村沽。
今秋有租税,当春力犁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画卷。诗人廖大圭在元代以细腻的笔触,通过"日夕多鸟雀,桑麻亦扶疏"展现了乡村的生机和活力,鸟雀欢腾,桑麻茂盛。接着,"烟火四五家,依依久同居"描绘了村落的和谐与亲密,几户人家炊烟袅袅,生活气息浓厚。
"是时雨新足,野水明四渠"写出了雨后的新鲜景象,田野中的水渠因雨水充盈而显得明亮,富有动态感。儿童们欢快地驱赶着黄牛,"儿童呼黄犊,散漫来近墟",画面生动活泼。老人们虽然劳作辛苦,但夜晚归来仍能享受与乡亲们的相聚时光,"月出犹未眠,相与尽村沽",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和人情味。
最后两句"今秋有租税,当春力犁锄"揭示了农民的生活常态,即使面临租税的压力,他们依然在春天辛勤耕耘,预示着生活的艰辛与希望并存。整体上,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展现了田家生活的平凡与坚韧,富有浓厚的田园诗意。
常时岂不别,此别异常情。
南国初闻雁,中原未息兵。
暗蛩侵语歇,疏磬入吟清。
曾听无生说,辞师话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