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兴上人别》
《秋夜兴上人别》全文
唐 / 崔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常时岂不别,此别异常情。

南国初闻雁,中原未息兵。

暗蛩侵语歇,疏磬入吟清。

曾听无生说,辞师话此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ūxīngshàngrénbié
táng / cuī

chángshíbiébiéchángqíng
nánguóchūwényànzhōngyuánwèibīng

ànqióngqīnxiēshūqìngyínqīng
céngtīngshēngshuōshīhuàxíng

注释
常时:平时。
岂:难道。
别:分别。
异常情:特别不同的情景。
南国:南方。
初闻:刚刚听到。
雁:大雁。
中原:中原地区。
未息兵:战事未停。
暗蛩:暗处的蟋蟀。
侵语歇:声音渐弱。
疏磬:稀疏的钟磬。
入吟清:融入清雅的诗韵。
曾听:曾听说。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的存在。
说:说法。
辞师:告别师父。
话此行:讲述这次行程。
翻译
平时难道没有分别,这次离别却特别不同。
南方才刚听见雁鸣,中原战事还未停息。
暗处的蟋蟀声渐渐消失,稀疏的钟磬声增添了诗的意境。
我曾听过无生的说法,师父曾以此话送我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作品,名为《秋夜兴上人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离别之情和对战争的忧虑。在这里,我将对其进行鉴赏。

诗中的“常时岂不别”表达了平常的分别与今日的不同,这种分别带有一丝特殊的情感。而“此别异常情”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离别之情的独特和深重。接着,“南国初闻雁,中原未息兵”描绘了一幅秋天开始时,南方已有大雁飞过,而中原地区战争尚未停歇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战乱带来的不安与离散。

“暗蛩侵语歇”中的“暗蛩”指的是秋夜里蟋蟀的叫声,这里用来描绘深夜的寂静,而“侵语歇”则表达了诗人对远去友人的思念之情,仿佛蟋蟀的叫声也在诉说着离别的情愫。紧接着,“疏磬入吟清”中“疏磬”指的是夜晚的钟声,这里用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清净感受。

最后两句“曾听无生说,辞师话此行”中的“无生”可能是诗人心目中的某位高僧或仙人,“曾听”表明这是诗人过去所闻,“辞师话此行”则意味着在离别之际,与师傅告别,谈论起这次的旅行或出行。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离别场景的描绘,以及战争背景下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作者介绍
崔涂

崔涂
朝代:唐   字:礼山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生辰:888

崔涂[唐](约公元887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朝江南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猜你喜欢

月下见桂花欣然会心赋二十八字

万卉千葩春事足,一岩桂自壮秋光。

清泠风露月侵午,天上人间相对香。

(0)

中夜

强寝夜何永,通宵梦不成。

晓灯寒有晕,跳蚤静闻声。

宦拙宜身退,家贫长道情。

自怜前计失,半世慕虚名。

(0)

春日杂兴五首·其一

春色遽如许,春愁一望赊。

帘低宜著燕,柳暗欲藏鸦。

鸠妇催疏雨,蜂臣趁落花。

只愁清景促,无计驻曦车。

(0)

咏史·其三曹操

无限英雄睨许都,到头倖免岂天乎。

平生邂逅都经念,曾识篁中许贡奴。

(0)

咏史.贾诩

崩奔尧后一孤儿,蹠狗成群共肆欺。

贾诩未投曹操日,自为汉贼已多时。

(0)

咏史·其二钟会

诸葛风流尚未休,山川为斩邓钟头。

至今青史忧吴蜀,莫把知人责夏侯。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