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寝夜何永,通宵梦不成。
晓灯寒有晕,跳蚤静闻声。
宦拙宜身退,家贫长道情。
自怜前计失,半世慕虚名。
强寝夜何永,通宵梦不成。
晓灯寒有晕,跳蚤静闻声。
宦拙宜身退,家贫长道情。
自怜前计失,半世慕虚名。
这首宋朝诗人陈舜俞的《中夜》描绘了夜晚难以入眠的情景。首句“强寝夜何永”表达了诗人勉强入睡却感觉夜晚漫长,难以安眠。接着,“通宵梦不成”进一步强调了失眠的状态,连梦境也未能带来慰藉。
“晓灯寒有晕”写的是清晨时分,灯光微弱而带有寒意,周围环境显得寂静,只有“跳蚤静闻声”,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深夜的静谧和诗人对细微动静的敏感。
诗的后两句转向诗人的心境:“宦拙宜身退”,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涯的厌倦,认为自己的笨拙性格更适合于退隐生活。“家贫长道情”则揭示了诗人对于清贫生活的淡然态度,他认为贫困更能彰显人生的真谛和道义。
最后两句“自怜前计失,半世慕虚名”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前半生追求虚名的反思,感叹自己的计划落空,意识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并非外在的虚名。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醒悟,展现了宋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