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论心处,偎花见面时。
倚郎和袖抚香肌,遥指画堂深院,许相期。
解佩君非晚,虚襟我未迟。
愿如连理合欢枝,不似五陵狂荡,薄情儿。
映月论心处,偎花见面时。
倚郎和袖抚香肌,遥指画堂深院,许相期。
解佩君非晚,虚襟我未迟。
愿如连理合欢枝,不似五陵狂荡,薄情儿。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词人孙光宪所作,名为《南歌子·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此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富有情趣的画面。
“映月论心处,偎花见面时。”这里的意境极为细腻,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月光下,谈论着心事,与所爱之人在花前花后相见,这种场景设定充满了浪漫色彩。
“倚郎和袖抚香肌,遥指画堂深院,许相期。”诗中的“倚郎”一词,已经透露出了一种柔情的态度。与所爱之人并肩而坐,用温暖的手触摸对方细腻的皮肤,这份亲昵不仅是身体上的接触,更是心灵深处的交流。而“遥指画堂深院”则是在描绘一个私密而美好的空间,许下了彼此间的情谊。
“解佩君非晚,虚襟我未迟。”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时光和情感的珍惜。解开佩饰,不是因为时间已晚;敞开衣襟,也不是因为我没有准备好。这不仅是在强调彼此间的情谊,更是在说明这份感情来得不易,值得被珍视。
“愿如连理合欢枝,不似五陵狂荡,薄情儿。”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希望像树枝紧密相连一样,彼此间的情感也能长久不渝。同时,又通过反衬“五陵狂荡”的形象来强调这份情感的珍贵和深沉,以及对那种轻浮、无常之情的批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美细腻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爱情画卷,其内心世界的描绘、情感的表达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灵根得地占雕栏,禁苑春深奈晓寒。
烟叶绿舒成翠幄,露葩红耸似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