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
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
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
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
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
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
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
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表明诗人对自然环境有着深厚的情感,并且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了自我性格的归宿。"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隐居处的清幽景色,溪水潺潺,溪石洁净,而烧竹制成的柴火冒出细微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
"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显示了诗人在山中进行艺术创作和自然之声的交流,用笔墨描绘云彩的变幻,用琴声模仿鸟鸣,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态度。
最后两句"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则透露出诗人虽然生活平静,但内心仍然有着世俗的牵挂和忧虑。可能是因为接到了官府的任命或者消息,所以在梦中感受到了种种烦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以及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
背起茅堂曲径通,故人连喜一尊同。
闭门十日惊新雨,下榻千年愧古风。
芸几近窗山翠湿,竹篱遮院市尘空。
巢居莫忘论心处,多少泥涂叹转蓬。
侃侃西曹郎,夜夜梦乡国。
重闱几百龄,不一候颜色。
有父亦解组,常使心恻恻。
上书获归省,稽首谢圣德。
凌晨戒行李,喜极思奋翼。
春意入南浦,细草渐如织。
鸣箫发征舸,东风饱帆力。
眷此昼绣还,忠孝诚两得。
朱门浙水东,预想开寿域。
高堂送春酒,欢动碧山侧。
悠悠乐何穷,生感岁华逼。
良晤行有期,无忘拱宸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