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二十日被檄考试出门·其二》
《七月二十日被檄考试出门·其二》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琼林花底散游鞭,回首长安十八年。

羞把文章对年少,老夫衣钵不堪传。

(0)
翻译
在琼林苑的花丛中随意漫步,回首间已度过十八个京城春秋。
我不愿再向年轻一辈展示我的文才,因为我的技艺和学问已不再适合传授。
注释
琼林花底:指皇家园林琼林苑,花开烂漫之地。
散游鞭:随意漫步,手持马鞭,形象悠闲。
回首长安:回顾在京城长安度过的时光。
十八年:虚指时间长久,可能意指诗人仕途或人生阶段。
羞把文章:感到羞愧,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年少:指年轻的后辈或才俊。
老夫衣钵:比喻自己的技艺或学问,衣钵相传的师徒关系。
不堪传:不适宜或无法再传授下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七月二十日被檄考试出门(其二)》中的片段。诗人以“琼林花底散游鞭”起笔,描绘出一种繁华而轻松的场景,仿佛在盛开的琼林花丛中漫步,手中挥舞着马鞭,似乎是在享受着闲适的生活。然而,接下来的“回首长安十八年”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京城生活的回忆和感慨,十八年的时光流转,暗示了诗人经历的沧桑与变迁。

“羞把文章对年少”表达了诗人的自谦和对后辈的尊重,他感到自己的才华不再足以教导年轻的才子,流露出一种年华已逝、难以传承衣钵的遗憾。这种情感深沉而内敛,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清醒认知和对知识传承的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当前的悠闲与过去的辉煌,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绵扇偶吟一首

拿云擘茧写兰亭,洴絖娃宫箑柄成。

皎洁中规捐月斧,清雄消暍并桃笙。

玉毫躔内乘鸾女,冰鉴光中墨客卿。

爱惜御冬充便面,辟寒抚勉燠屯营。

(0)

送富枢知三衢三首·其三

山林引避一无求,遄返岩廊岂自由。

圣主尊贤载谟诰,故家纪善付春秋。

公诚愿奖朝中意,密勿谋先天下忧。

臭味久令参籍湜,斐然攀赋畔牢愁。

(0)

题李公麟山庄图.芗茅馆

山居少华丽,牵茅结净屋。

此间不受尘,幽人亦新沐。

(0)

韩康公挽词三首·其一

阀阅元高世,功名自发身。

堂堂揖真相,矫矫出稠人。

许国心先定,轻财物自亲。

传经比韦氏,世世得良臣。

(0)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七法华岩

飞桥走岩居,茅屋今已破。

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独卧。

秋风高鸟入,夜月寒猿过。

自非心已灰,静极生悲惰。

(0)

送家定国朝奉西归

我怀同门友,势如晓天星。

老去发垂素,隐居山更青。

退翁联科第,俯仰三十龄。

仕官守乡国,出入奉家庭。

鹄鹭性本静,芷兰深自馨。

新诗得高趣,众耳昏未听。

笑我老忧患,奔走如流萍。

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

晚春首归路,朱轓照长亭。

县令迎使君,綵服导辎軿。

长叹或垂涕,平反知有令。

此乐我已亡,虽达终不宁。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