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又踏章门路。正高阁、斜阳暮。
寂寞一尊空吊古。
秋水长天,落霞孤鹜,端的才人句。
云帆极目纷来去。槛外江流自吞吐。
试问昔人高会处。
渔歌四起,藕花萧瑟,依旧西山雨。
萍踪又踏章门路。正高阁、斜阳暮。
寂寞一尊空吊古。
秋水长天,落霞孤鹜,端的才人句。
云帆极目纷来去。槛外江流自吞吐。
试问昔人高会处。
渔歌四起,藕花萧瑟,依旧西山雨。
这首清代董俞的《青玉案·其一·滕王阁》描绘了诗人重游滕王阁时的所见所感。"萍踪又踏章门路",以萍踪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再次踏上滕王阁之路,暗示着历史与个人际遇的交织。"高阁、斜阳暮",寥寥数语勾勒出傍晚时分滕王阁的孤独与沧桑。
"寂寞一尊空吊古",诗人独自凭栏,借酒浇愁,感叹往昔繁华已逝,只剩眼前的孤寂。"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壮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出内心的孤寂,仿佛能听见"端的才人句",那是古人留下的优美诗篇。
"云帆极目纷来去",江面上船只往来,象征着世事如梭,而"槛外江流自吞吐"则寓言人生的无常。诗人询问昔日盛会之地,如今只剩下"渔歌四起,藕花萧瑟"的宁静,"依旧西山雨"则增添了时空流转中的凄凉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滕王阁的景色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怀念。
窗铃声寂,又银壶传漏。不语沉沉对残酒。
到筵心烛灺,帘额烟明,还瞒说,凉月弄花时候。
玉鹅衾半摺,四角红麸,浅露鸳鸯一双绣。
梦薄未成眠,倦睐忪惺,看鬓亸、蝉钗斜溜。
恁骨似、缃桃易惊寒,愿身当屏山,护伊纤瘦。
春风荡微和,积阴亦云熙。
徵徒既缤郁,驾言采江蓠。
遥空望无际,四面来清辉。
荡桨遵枉渚,弭棹薄修湄。
沿洄虽不远,爱此清涟漪。
何以佐盘餐,江鳞春正肥。
命酌长松下,清音宛竹丝。
菰芦得生计,鸥鸟更何机。
泛泛忘归路,冥烟失鱼矶。
愿子惜欢会,念此流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