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铃声寂,又银壶传漏。不语沉沉对残酒。
到筵心烛灺,帘额烟明,还瞒说,凉月弄花时候。
玉鹅衾半摺,四角红麸,浅露鸳鸯一双绣。
梦薄未成眠,倦睐忪惺,看鬓亸、蝉钗斜溜。
恁骨似、缃桃易惊寒,愿身当屏山,护伊纤瘦。
窗铃声寂,又银壶传漏。不语沉沉对残酒。
到筵心烛灺,帘额烟明,还瞒说,凉月弄花时候。
玉鹅衾半摺,四角红麸,浅露鸳鸯一双绣。
梦薄未成眠,倦睐忪惺,看鬓亸、蝉钗斜溜。
恁骨似、缃桃易惊寒,愿身当屏山,护伊纤瘦。
这首《洞仙歌》(其二)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哀婉的画面。词中通过“窗铃声寂”、“银壶传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随着“不语沉沉对残酒”,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或许是对过往时光的追忆,或是对某人的思念。
“到筵心烛灺,帘额烟明,还瞒说,凉月弄花时候。”这一句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元素,将场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烛光渐暗,月色微凉,花影摇曳,这些景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情感的微妙变化。
接着,“玉鹅衾半摺,四角红麸,浅露鸳鸯一双绣。”这一段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寝具与装饰,以及其中蕴含的寓意——鸳鸯双绣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和谐。然而,尽管如此,主人公却因“梦薄未成眠,倦睐忪惺”而难以入眠,这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看鬓亸、蝉钗斜溜。恁骨似、缃桃易惊寒,愿身当屏山,护伊纤瘦。”最后几句话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鬓亸”、“蝉钗斜溜”的形象,以及对“缃桃易惊寒”的比喻,表达了主人公对对方的深切关怀与保护欲望。她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成为屏障,守护着对方的纤弱与脆弱,这种深情与牺牲精神令人动容。
整体而言,《洞仙歌》(其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保护,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作品。
自别诸君已四年,敝衣尘帽各相怜。
有才炫世皆为累,失意看花总不妍。
静夕漫参枯木偈,颠风谁挽下滩船?
尽拌一醉如泥烂,斜月梧阴抱石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