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晖照夫容,水云来卷舒。
白鸟苦见怜,侧翅故徐徐。
渟机发真静,绮象涵至虚。
远神偶相会,其窅非境储。太荒浩横秋,蟋?堂下居。
念彼樵者劳,感候薪山樗。
晴晖照夫容,水云来卷舒。
白鸟苦见怜,侧翅故徐徐。
渟机发真静,绮象涵至虚。
远神偶相会,其窅非境储。太荒浩横秋,蟋?堂下居。
念彼樵者劳,感候薪山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感受与深沉思考。首句“晴晖照夫容,水云来卷舒”以明亮的阳光和流动的云彩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动态的画面感。接着,“白鸟苦见怜,侧翅故徐徐”通过描写白鸟缓缓飞行的姿态,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宁静与和谐。
“渟机发真静,绮象涵至虚”两句,诗人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景物融为一体,用“渟机”(静止的水车)和“绮象”(美丽的景象)象征内心世界的纯净与美好,同时“至虚”则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远神偶相会,其窅非境储”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某种精神上的共鸣,虽然这种相遇是偶然的,但所感受到的深远与宁静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内心深处的自我发现。
“太荒浩横秋,蟋蟀堂下居”描绘了秋天的辽阔与寂静,以及诗人身处其中的感受,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秋风中沉寂,只有偶尔传来的蟋蟀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最后,“念彼樵者劳,感候薪山樗”诗人由自然景象联想到辛勤劳动的樵夫,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与敬意,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在病中的状态,或许是在感慨生活的不易与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感悟,体现了清末文人对自然、生命、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