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早七旬,老健保清贫。
识破元来易,言传恐未真。
但能积阴德,焉用出阳神。
释怨恩须报,天终相吉人。
蹉跎早七旬,老健保清贫。
识破元来易,言传恐未真。
但能积阴德,焉用出阳神。
释怨恩须报,天终相吉人。
这首诗是诗人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属于《老而健贫而自诗志其喜》八首中的第八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后半程的思考和心得。
“蹉跎早七旬,老健保清贫。” 这两句通过数字"七旬"(古代指70岁)强调了自己已经步入老年,但仍保持着健康和身体上的轻松。"清贫"不仅是物质上的简朴,更有精神上的洁净。
“识破元来易,言传恐未真。”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世事的洞察力已经很强,可以看穿许多事情的本质,但同时也表示了对于流传下来的言论持保留态度,因为它们可能并不完全真实。
“但能积阴德,焉用出阳神。” 这里"积阴德"意味着通过内在的修养和善行积累美德,而"焉用出阳神"则指不需要外露的神通或超自然的能力。诗人强调的是内心的修为而非外在的表现。
“释怨恩须报,天终相吉人。”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待人接物的态度,即放下仇恨,对于恩惠则要适时回报,并相信自然界会让善良的人得到好的结果,这里的"吉人"指的是那些有着好心态和行为的人。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老年生活时的从容与自信,以及对于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
撑腹书虚,董肠醪薄,怎支吟力。高歌堕帻。
听瓶笙,动茶癖。
胸中块垒蚝山结,换米帖、都成鸡肋。
惜花村沽远,调莺爇鸭,闭户秋寂。门啄邮筒入。
睹巧月玲珑,腻云堆积。酥醐味蜜,胡麻京样新出。
居然动我题糕兴,青鸟护、红巾密幂。
读饼说笑吴均,玉屑金泥仅识。
今问花神,生何偏诞春之半。
风暄日暖燕莺晨,忙煞閒庭院。料理探芳心眼。
锦城游、归歌缓缓。时光正好,百舌无端,浪评长短。
客思天涯,踏青望里钿车远。
青袍白袷试春衣,邻户闻裁剪。挑菜人来步懒。
怅泥深、啼鸪语怨。三分有二,春色无多,斜阳催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