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与我,子鬼取为先。
子孙旺相吾军胜,鬼爻囚死彼遭愆,反此亦如然。
彼与我,子鬼取为先。
子孙旺相吾军胜,鬼爻囚死彼遭愆,反此亦如然。
这首诗出自唐代易静的《周易》占候第二十六篇之《兵要望江南(其六)》,通过易学的视角,探讨了战争中的胜负之道。诗中运用了《周易》中的卦象理论,将战争局势比作卦象的变化,揭示了战争中双方力量对比的重要性。
“彼与我,子鬼取为先”,开篇即点明了双方在战争中的地位和策略选择。这里的“子鬼”可能是指《周易》中的特定卦象或策略,暗示了在战争中应采取的先发制人或主动出击的策略。
“子孙旺相吾军胜,鬼爻囚死彼遭愆”,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力量对比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在易学中,“子孙”常代表力量或资源,“旺相”意味着力量强大且处于有利状态。“鬼爻囚死彼遭愆”则表明对方的力量被限制或削弱,导致失败。这里强调了在战争中保持自身力量的强盛,以及削弱对手力量的重要性。
“反此亦如然”,最后两句总结了上述观点,即如果违反了上述原则,战争的结果也会相应地相反。这体现了《周易》中阴阳平衡、变化无常的哲学思想,以及在战略决策中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周易》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战争中的策略与力量对比,展现了古代军事智慧与易学思想的融合。
春风吹香出芳林,丛兰开傍西岩阴。
几回欲采意不适,路转溪回山更深。
虚堂披图对幽襟,忽如揽衣度崎嵚。
杏坛尼父去已远,湘江屈原空独沈。
我方挥弦坐微吟,微吟未成日将晚。
冰霜欲来侵九畹,兰兮兰兮竟谁管。
疏衾扶薄病,问宵来、何事做凄清。
恁帘前点滴,庭槐砌竹,絮尽更更。
带入还家短梦,枕畔尚分明。
争傍羁人耳,分外多情。
为想乡居此际,纵闲穿屋漏,也得同听。
更银河络角,凉讯到瑶京。几时山橹归。
筑就瓜区,临水结柴荆。
西窗烛砌柈菱芡,领略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