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乾墨迹遥天外。闲付与、斜阳晒。
狂扫八分临阿买。
赪红霞尾,蔚蓝天色,好幅乌丝界。
年年未了衔芦债。入塞几时还出塞。
盘作擘窠鬈作虿。
凭谁偷仿,十三行帖,写上银筝背。
未乾墨迹遥天外。闲付与、斜阳晒。
狂扫八分临阿买。
赪红霞尾,蔚蓝天色,好幅乌丝界。
年年未了衔芦债。入塞几时还出塞。
盘作擘窠鬈作虿。
凭谁偷仿,十三行帖,写上银筝背。
这首《青玉案·雁字》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雁字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
首先,“未乾墨迹遥天外”,开篇即以“未乾墨迹”暗示创作过程,而“遥天外”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的天空,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接着,“闲付与、斜阳晒”,词人将作品置于斜阳之下,让阳光慢慢晾干墨迹,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和作品逐渐成熟的过程。
“狂扫八分临阿买”一句,运用了书法术语“八分”和“临”字,形象地描绘了词人挥毫泼墨的豪放姿态,仿佛在临摹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展现出一种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赪红霞尾,蔚蓝天色,好幅乌丝界”,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层次,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天空画卷,红霞与蓝天交相辉映,乌丝界则为这幅画作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
“年年未了衔芦债,入塞几时还出塞”,这两句借雁字的形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雁字每年南来北往,似乎永远无法摆脱“衔芦”的命运,既象征着词人的漂泊生活,也暗喻着人生的轮回与无奈。“入塞几时还出塞”,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循环往复的宿命感。
最后,“盘作擘窠鬈作虿,凭谁偷仿,十三行帖,写上银筝背”,词人以雁字的形态变化,比喻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过程。擘窠、鬈、虿分别形容雁字的不同形态,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创新。而“十三行帖”则是古代书法作品的一种形式,这里用来形容词人的书法技艺,以及他希望将自己的作品流传后世的愿望。“写上银筝背”,则以音乐与文字的结合,表达了词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青玉案·雁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人生山海别,日夕念所亲。
君子忽沦亡,然疑已悲辛。
既信祗野哭,逆旅岂寝门。
寒雨鲜春气,黯黯太空云。
高堂多白发,寡妇犹青春。
稚子未毁齿,无术赎君身。
长安有何恋,闻见皆伤神。
忧来多狎游,醉饱铄精魂。
我今结习尽,牙琴不复陈。
著书真旒赘,子毋惜遗文。
廿年不踏长安地,梦想朋游醉文字。
闻君持节渡湘来,喜入镫花照无睡。
知君慧眼湘月明,信君澄怀湘水清。
贤名一日播万口,邦人引领神先倾。
甄文救弊不遑恤,远接朱张近无匹。
乘轺崔浩时共荣,奏赋相如自称疾。
王程三载甫经年,何意告别乘归船。
君身岂藉官职重,所惜多士无良缘。
明廷衮衮登英杰,不信扶危少施设。
育才堂馆高切云,劝学文书纷似雪。
树人敢谓匪嘉谋,城社狐鼠难可搜。
狂夫横议惧民散,相忽得非根本忧。
我今伏处成衰暮,钳口藏身真自误。
君虽暂归行入朝,莫忘青蒲陈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