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青玉案.雁字》
《青玉案.雁字》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青玉案

未乾墨迹遥天外。闲付与、斜阳晒。

狂扫八分临阿买。

赪红霞尾,蔚蓝天色,好幅乌丝界。

年年未了衔芦债。入塞几时还出塞。

盘作擘窠鬈作虿。

凭谁偷仿,十三行帖,写上银筝背。

(0)
鉴赏

这首《青玉案·雁字》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雁字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

首先,“未乾墨迹遥天外”,开篇即以“未乾墨迹”暗示创作过程,而“遥天外”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的天空,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接着,“闲付与、斜阳晒”,词人将作品置于斜阳之下,让阳光慢慢晾干墨迹,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和作品逐渐成熟的过程。

“狂扫八分临阿买”一句,运用了书法术语“八分”和“临”字,形象地描绘了词人挥毫泼墨的豪放姿态,仿佛在临摹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展现出一种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赪红霞尾,蔚蓝天色,好幅乌丝界”,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层次,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天空画卷,红霞与蓝天交相辉映,乌丝界则为这幅画作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

“年年未了衔芦债,入塞几时还出塞”,这两句借雁字的形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雁字每年南来北往,似乎永远无法摆脱“衔芦”的命运,既象征着词人的漂泊生活,也暗喻着人生的轮回与无奈。“入塞几时还出塞”,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循环往复的宿命感。

最后,“盘作擘窠鬈作虿,凭谁偷仿,十三行帖,写上银筝背”,词人以雁字的形态变化,比喻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过程。擘窠、鬈、虿分别形容雁字的不同形态,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创新。而“十三行帖”则是古代书法作品的一种形式,这里用来形容词人的书法技艺,以及他希望将自己的作品流传后世的愿望。“写上银筝背”,则以音乐与文字的结合,表达了词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青玉案·雁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哭吴子珍·其一

人生山海别,日夕念所亲。

君子忽沦亡,然疑已悲辛。

既信祗野哭,逆旅岂寝门。

寒雨鲜春气,黯黯太空云。

高堂多白发,寡妇犹青春。

稚子未毁齿,无术赎君身。

长安有何恋,闻见皆伤神。

忧来多狎游,醉饱铄精魂。

我今结习尽,牙琴不复陈。

著书真旒赘,子毋惜遗文。

(0)

村居夜坐

黯黯霜华重,漫漫月色昏。

虫声咽枯树,人影灭孤村。

犬吠别家客,邻敲隔院门。

寒窗镫一粟,相对悄无言。

(0)

送吴子修学使归杭州

廿年不踏长安地,梦想朋游醉文字。

闻君持节渡湘来,喜入镫花照无睡。

知君慧眼湘月明,信君澄怀湘水清。

贤名一日播万口,邦人引领神先倾。

甄文救弊不遑恤,远接朱张近无匹。

乘轺崔浩时共荣,奏赋相如自称疾。

王程三载甫经年,何意告别乘归船。

君身岂藉官职重,所惜多士无良缘。

明廷衮衮登英杰,不信扶危少施设。

育才堂馆高切云,劝学文书纷似雪。

树人敢谓匪嘉谋,城社狐鼠难可搜。

狂夫横议惧民散,相忽得非根本忧。

我今伏处成衰暮,钳口藏身真自误。

君虽暂归行入朝,莫忘青蒲陈谏疏。

(0)

劳生

野色起平阴,苍然万里心。

劳生感行役,吾道托孤吟。

华岳归云迥,茅津落日深。

拊膺思骨肉,欲语重沾襟。

(0)

沈圭墨

二李而还数秀州,乌金十笏豹囊收。

对胶莫道坚于石,容易磨人到白头。

(0)

旅情

忆昨芳菲节,辞亲来帝畿。

及今摇落后,念我旷庭闱。

枕上家千里,镫前梦一归。

世宽儿自拙,老泪莫轻挥。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