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忠远上日方阑,岩壑层层生早寒。
岭腹冻云凝玉仗,山中瑞气接仙鸾。
鸣钟涧里经声近,击鼓楼前树影残。
缭绕旌旗萦石道,六龙行处万民观。
景忠远上日方阑,岩壑层层生早寒。
岭腹冻云凝玉仗,山中瑞气接仙鸾。
鸣钟涧里经声近,击鼓楼前树影残。
缭绕旌旗萦石道,六龙行处万民观。
这首诗是清朝康熙帝玄烨所作的《登景忠山》。诗中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景象,展现出日落时分的宁静与清凉。"景忠远上日方阑",写出了夕阳西下,登临景忠山的时刻;"岩壑层层生早寒",暗示山中气候转凉,景色宜人。
"岭腹冻云凝玉仗,山中瑞气接仙鸾",运用比喻,将冻云比作玉仗,描绘出云雾缭绕的仙境,而"瑞气接仙鸾"则寓言吉祥之气环绕,增添了神秘色彩。"鸣钟涧里经声近,击鼓楼前树影残",通过钟声和鼓声,以及树影的描绘,展现了山中寺庙的宁静与活动。
最后两句"缭绕旌旗萦石道,六龙行处万民观",描绘了山路上旗帜飘扬,如同龙舞动,沿途百姓围观的热闹场景,反映出皇帝出行时的威仪和民众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景忠山的壮丽风光,以及登高所见的祥瑞气象,同时融入了皇家出行的宏大场面,展现了康熙帝对江山社稷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序正象古琥,吉叶梦维熊。
身随金粟出世,香满小山丛。
铁券丹书家世,朱阁青毡步武,名字在尧聪。
雕鹗健云翮,聊尔待西风。
功名事,书剑里,笑谈中。
江涛衮衮如此,天岂老英雄。
先我甲庚三日,伴子春秋千岁,何幸举樽同。
歌以寿南涧,愿学稼轩翁。
乔木老盘谷,仙李盛峨岷。
参横井转,月边犹赖有长庚。
传得丹溪正派,更是平庵宅相,夷路早蜚英。
十载星沙幕,一片玉壶冰。
题舆了,千万里,尽云津。
渚宫小驻,不妨谈笑对秋城。
西去凭熊驾驷,东下握兰持橐,衮衮看峥嵘。
愿借鹫峰桂,岁以寿金觥。
万里净无翳,一镜独当天。
老蟾痴兔顽甚,阅世几何年。
任尔炎凉千变,不改山河一色,爽气逼人寒。
何必乘槎去,直到斗牛间。
叹常娥,元不嫁,只孤眠。
古今遗恨,不能长似此宵圆。
我有竹溪茅舍,办取金凤玉露,一笑四并全。
细和坡仙句,低唱教婵娟。
两岁是六帙,万里客他州。
一眉新月西挂,又报桂花秋。
想见吴中稚子,已办秫田数顷,更种橘千头。
堪笑新亭酒,空效楚人囚。
饭甘粗,衣任恶,卧从湫。
世缘道眼看破,闻早问先畴。
这服清凉散子,多在病坊弗悟,美疢甚时瘳。
膏秣归盘去,无乐亦无忧。
宵旰轸先虑,岭海屈真儒。
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图。
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驷马驾轻车。
六月正炎热,吾肯缓吾驱。
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庐。
其能涉我烟瘴,载籍以来无。
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
了此经营事,归去位钧枢。
紫金山前,铁骑围中,惟公尚知。
怅当时卯角,鱼犹同队,如今缟鬓,鸥已忘机。
故垒荒榛,群贤拱木,畴记官军夜战时。
不图见,独岁寒不改,老气犹奇。
嗟哉月驶舟移。
四十载光阴昨梦非。
叹荷薪弗克,祗惭弓冶,扃柴却扫,绝望簪圭。
菌短椿长,鷃微鹏巨,天分当然何足疑。
闻公里,有磻溪堪钓,盍亦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