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惊心岁几回,江花溅泪向人开。
韶光薄幸春如寄,芳草无言客又来。
岂有间情吟芍药,更无清梦到瑶台。
浮家泛宅知何处,烟水茫茫极可哀。
烽火惊心岁几回,江花溅泪向人开。
韶光薄幸春如寄,芳草无言客又来。
岂有间情吟芍药,更无清梦到瑶台。
浮家泛宅知何处,烟水茫茫极可哀。
这首清代诗人冯祖昌的《黄金埠旅泊感赋》描绘了诗人身处旅途中的深深感慨。首句"烽火惊心岁几回"以烽火象征战乱,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动荡、时局不安的忧虑。次句"江花溅泪向人开"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江花以情感,暗示诗人内心的哀伤。
"韶光薄幸春如寄"进一步抒发韶华易逝、春天短暂的无奈,如同寄寓无常。"芳草无言客又来"借芳草和行客的形象,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孤独之感。"岂有间情吟芍药"中,诗人借芍药寄托相思之情,然而现实中却无法排遣这种情感。
"更无清梦到瑶台"则揭示了诗人连梦境都不得安宁,深陷现实苦闷之中。最后两句"浮家泛宅知何处,烟水茫茫极可哀"以景结情,描绘出诗人四处漂泊、前途渺茫的凄凉景象,流露出深深的哀愁与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通过自然景象和意象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旅泊生涯的艰辛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
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
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
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
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
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
纵有荷纫芰制,终不似、菊短篱疏。
归情远,三更雨梦,依旧绕庭梧。
秋风秋雨,正黄昏、供断一窗愁绝。
带减衣宽谁念我,难忍重城离别。
转枕褰帷,挑灯整被,总是相思切。
知他别后,负人多少风月。
不是怨极愁浓,只愁重见了,相思难说。
料得新来魂梦里,不管飞来蝴蝶。
排闷人间,寄愁天上,终有归时节。
如今无奈,乱云依旧千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