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武庙末,并上汉庭书。
放逐时皆散,音容日以疏。
诸君不远复,独我遂幽居。
铩羽当年侣,翻飞迥不如。
忆当武庙末,并上汉庭书。
放逐时皆散,音容日以疏。
诸君不远复,独我遂幽居。
铩羽当年侣,翻飞迥不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的《寄汪子》其一,通过“忆当武庙末,并上汉庭书”两句开篇,诗人回忆起往昔与友人共事的情景,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接着,“放逐时皆散,音容日以疏”两句,诗人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一同经历放逐的朋友们渐行渐远,彼此间的音信和面容都变得越来越模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诸君不远复,独我遂幽居”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们虽相隔不远,但自己却只能独自居住在幽静之地,无法与他们相聚的现状,透露出一种孤独感。最后,“铩羽当年侣,翻飞迥不如”两句,诗人以“铩羽”的鸟比喻自己和当年的同伴们,表达了虽然曾经并肩作战,但现在却都难以展翅高飞,各自处境不如从前,暗含着对人生际遇变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当前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君不见书生镌羌勒兵入,羌来薄城束缚急。
蜡丸飞出辞大家,帐下健儿纷雨泣。
凿沙到石终无水,扰扰万人如渴蚁。
挽縆窃出两将军,敌箭随来风掠耳。
道傍神马白雪毛,噤口不嘶深夜逃。
忽闻汉语米脂下,黑雾压城风怒号。
脱身归来对刀笔,短衣射虎朝朝出。
自椎杂宝涂箭创,心折骨惊如昨日。
谷城鲁公天下雄,阴陵一跌兵力穷。
舣舟不渡谢亭长,有何面目归江东。
将军偶生名已弱,铁花暗涩龙文锷。
缟帐肥刍酬马恩,閒望旄头向西落。
安流咫尺异踰淮,有兴何妨叠棹来。
茗碗茅柴殊易耳,萍齑豆粥岂难哉。
谈锋不怕通宵直,燕席宁辞逐日开。
况是上元佳节近,华灯万点看莲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