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色相本来空,人镜须知在个中。
已把太虚为丈室,却将明月照心宫。
浮云翳扫三更后,素彩光流万里同。
休诧此堂能坐进,藩篱打破意无穷。
我闻色相本来空,人镜须知在个中。
已把太虚为丈室,却将明月照心宫。
浮云翳扫三更后,素彩光流万里同。
休诧此堂能坐进,藩篱打破意无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楠所作的《洪氏浴室院》,主要探讨了色相与空性的哲学主题。首句"我闻色相本来空"直接揭示了佛教中的核心观念,即世间万物的外在形态和现象本质上都是空幻不实的。接着,诗人以"人镜须知在个中"比喻人心如镜,能够映照出这个道理,强调内心的洞察力。
"已把太虚为丈室"进一步将宇宙的广大虚空比作个人的心灵空间,暗示人的心境可以包容万象。"却将明月照心宫"则运用月亮的明亮象征智慧的光芒照亮内心世界,寓意自我觉醒和精神净化。
"浮云翳扫三更后"描绘了拂去心灵尘埃的过程,如同深夜过后云开见月,象征着内心的澄明。"素彩光流万里同"则表达了这种光明普照的意境,不论距离多远,都能感受到同样的智慧之光。
最后两句"休诧此堂能坐进,藩篱打破意无穷",劝诫人们不要惊讶于这种超越世俗界限的精神境界,因为一旦打破心灵的束缚,就能体验到无尽的智慧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浴室院这一日常场景,寓言般地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对心灵世界的独特见解。
孤山起千仞,不与众峰俪。
飞甍冠其椒,中列夷齐位。
爰从秦汉来,时节脩祀事。
此乡尝过化,仰止宜不替。
何必睹光仪,始觉顽懦厉。
至哉圣之清,师表向百世。
让国播高风,谏伐明大义。
饿死无所悔,于仁得深诣。
精明一寸心,终古照天地。
云胡孤竺城,云暗辽水裔。
矧乃首阳山,豺虎正相噬。
三复采薇歌,凭危独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