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带桥平细马驮,弓弯鸦觜踏青过。
堤头十万桃花树,不及楼中红粉多。
锦带桥平细马驮,弓弯鸦觜踏青过。
堤头十万桃花树,不及楼中红粉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春日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
首句“锦带桥平细马驮”,描绘了湖面上一座精致的桥梁,桥面平整,一匹装饰华丽的马儿正缓缓走过,马背上可能载着一位身着锦衣的旅人,或是一位贵族女子,画面充满了富贵与雅致的气息。
次句“弓弯鸦觜踏青过”,则将视线转向了湖边的景象。弓弯似鸦嘴,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踏青的人们手持弓箭,轻盈地穿行于青翠的草地上,仿佛在享受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堤头十万桃花树”,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堤岸两旁,桃花盛开,繁花似锦,犹如一片花海,映衬着碧绿的湖水和蓝天,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面。
最后一句“不及楼中红粉多”,则将视角转向了湖边的建筑——楼阁。楼中女子众多,她们的红妆与艳丽,或许比堤头的桃花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这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女性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湖边的繁华与热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闲适生活,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春日画卷。
花月谁家院,尽燕云俦侣,来往如织。
绿鬓年芳,祗岁华偷掷,流光驹隙。天外云山隔。
待独步、夕阳横笛。
又弯弯、月照高楼,卷入珠帘颜色。紫陌。垂杨摇碧。
换几度寻春,玉辔珠勒。
幽怨重提,怕山河泪渍,古今愁叠。边土伤蚕食。
来故国、于今寥寂。便梦中、飞渡胡天,何由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