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陈述古二首·其二》
《答陈述古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小桃破萼未胜春,罗绮丛中第一人。

闻道使君归去后,舞衫歌扇总成尘。

(0)
注释
小桃:形容早春开放的小桃花。
破萼:花瓣刚刚绽放。
未胜春:还没有达到春天最美的状态。
罗绮丛:华丽的丝织品聚集的地方,代指热闹的社交场合。
第一人:最出色的人物,此处指女子。
闻道:听说。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可能指离去的男人。
归去后:离开之后。
舞衫歌扇:舞者的衣服和扇子,常与歌舞相关。
总成尘:全部化为尘土,象征繁华不再。
翻译
小桃花瓣初绽还未胜过春天的娇艳,她在华丽的罗绮丛中是最出众的佳人。
听说使君离开之后,那些曾经伴随歌舞的衣衫和扇子都化作了尘埃。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春日桃花盛开,罗绮丛中最先绽放的情景。"小桃破萼未胜春"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初春时节,桃花尚未完全绽放,但已隐约可见其繁华之态。接下来的"罗绮丛中第一人"则突显了诗人在这个季节中的独特情怀,如同罗绮(一种精美的丝织品)一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接着,诗人转向表达对友人的思念。"闻道使君归去后"一句,透露出诗人得知朋友即将离开的消息,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惆怅。而最后两字"舞衫歌扇总成尘"则是对这份离愁的一种形象表达。舞动的衣衫、歌唱的扇子,都因朋友的离去而变得沉寂,甚至连尘埃都像是在诉说着往日欢乐时光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鲜活的意象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何梅生以荔枝三百颗寄饷报诗四章·其四

襄阳有耆旧,采桑逢佳客。

坐之桑树底,曾不废采掇。

不知何所言,酬答朝至夕。

古人足风味,难为不知说。

何当造君庐,晨露正可摘。

饱啖三百颗,树下同列席。

清坐尽日影,两忘语与默。

那能知许事,聊用自怡悦。

(0)

同散叟游龙井蒿老先至

灵湫昔龙幸,杰搆周岩阿。

兵荒道场歇,寂寞稀游过。

前秋我适来,异境惊难摩。

平林绚高岭,浓醉霜容酡。

升堂试泉茗,提汲烦头陀。

碧潭泻澄流,泠然奏环珂。石?出众木,干日仍纤柯。

山寒敌坚瘦,诗骨增嵯峨。

隔晨奉母舆,侍坐忘日蹉。

同时闻妙香,清迥如风荷。

不知何因缘,散花證罗婆。

灵奇话散叟,踊跃穷烟萝。

先登蒿庵翁,倦几梦羲娲。

众游与独往,所得竟孰多。

嵌壁仰天题,剔藓劳摩挲。

篇终念舜忧,主惕知时和。

梁摧泣龙象,地胜空云波。

僧岂无辩才,发秘谁东坡。

(0)

南湖晦夜寄怀散原先生·其三

蚁渡困坳流,出谓几不免。

人落忧患中,何异蛙在坎。

行行梦当觉,暂未百年满。

饿乡虽穷处,正堪一笑莞。

德人妙天游,万态齐枯菀。

微生独悄悲,终恐法华转。

(0)

七月初四日夜直时复园寥志正游焦山杂忆山中诸胜小诗寄之·其三

江天漠漠化空烟,半榻容身真自閒。

咫尺不知帆在水,百年安得雨藏山。

(0)

题大姊遗照四首·其二

欣遇庭前萱再荣,从无个事拂亲情。

入厨勿惮残星起,秉烛犹防多露行。

彩线乍施花献媚,黛眉不扫月羞明。

壶仪内则皆娴习,在室先传尹姞名。

(0)

偶集芜园次韵二首·其二

何处桃源堪问渡,此间蓬岛足衔杯。

情深子建还相契,童稚开关总不猜。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