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连废地,规画自初心。
眺出红亭址,裁成绿树林。
竹欹丛岸势,池满到檐阴。
暗草通溪远,閒花落院深。
上帘新燕入,抛叶小鱼沉。
晚影移樽惜,残芳秉烛寻。
风兰曳衣绣,露柳拂头簪。
属咏聊题极,垂竿旋屈针。
短桥多凭看,高堞几登临。
漫厕宾阶末,无因和至音。
古城连废地,规画自初心。
眺出红亭址,裁成绿树林。
竹欹丛岸势,池满到檐阴。
暗草通溪远,閒花落院深。
上帘新燕入,抛叶小鱼沉。
晚影移樽惜,残芳秉烛寻。
风兰曳衣绣,露柳拂头簪。
属咏聊题极,垂竿旋屈针。
短桥多凭看,高堞几登临。
漫厕宾阶末,无因和至音。
这首诗描绘了李端公后亭的环境与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诗人以“古城连废地”开篇,点明了地点的历史背景,随后通过“规画自初心”表达了对设计者匠心独运的赞叹。接下来的几句“眺出红亭址,裁成绿树林”,运用对比手法,将红亭与绿林巧妙结合,营造出鲜明的视觉效果。
“竹欹丛岸势,池满到檐阴”描绘了竹子在岸边的姿态,以及池水溢满檐下的景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而“暗草通溪远,閒花落院深”则通过“暗草”与“閒花”的对比,营造了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
“上帘新燕入,抛叶小鱼沉”两句,通过燕子与小鱼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接着,“晚影移樽惜,残芳秉烛寻”则通过人物的行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风兰曳衣绣,露柳拂头簪”两句,以兰花与柳树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优雅,同时也寓意着高洁与清雅。最后,“属咏聊题极,垂竿旋屈针”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后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天赋多能,纵横业擅,策量天地高低。
数明日月,加减辨盈亏。
山岳明分广阔,料江海、深浅皆知。
方隅内,支分人物,一一见毫*。
廓开方寸径,求一真趣,九九为规。
定身田精变,上下推移。
共积三千数足,商除到、八百功齐。
一乘妙,□□拈下,实际总无遗。
粒食衣*苦贪求。
锁眉头。
利名搜。
酷恋埏埴,为器弄风流。
谩到宝山甘空手,只坐守,这轮回,未肯休。
不如返照一身修。
马猿收。
汞*留。
火*丹炉,按候谨添抽。
炼就一真圆明宝,射宇宙,莹无疵,价莫酬。
玉峰时暂歇,觉风入琼林,倍增真悦。
烦蒸顿消灭。
扫尘埃四海,廓然施设。
八方静洁。
布一味、清凉妙绝。
这些儿冷淡生涯,等闲未曾轻泄。
奇别。
萧萧昼夜,飒飒乾坤,几人能瞥。
随机应辙。
寻知友,伴明月。
绕群芳结秀,响报声闻,动用阴阳正诀。
待浮生,吹散迷云,凭时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