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不悔今日迟,有酒且倒山中卮。
岩下采芳可卒岁,身外求名复几时。
世情悠悠持陇蜀,终局何曾喻难覆。
寸长尺短策无如,知雄守雌道常谷。
不须康庄泣路穷,不须凡鸟求梧桐。
若令贫贱能知足,相逢但唤是愚公。
昨日不悔今日迟,有酒且倒山中卮。
岩下采芳可卒岁,身外求名复几时。
世情悠悠持陇蜀,终局何曾喻难覆。
寸长尺短策无如,知雄守雌道常谷。
不须康庄泣路穷,不须凡鸟求梧桐。
若令贫贱能知足,相逢但唤是愚公。
这首诗《山中对酒作》由明代诗人施渐所作,通过酒、山、芳草、世情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句“昨日不悔今日迟”,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时间的流逝,昨日已逝,无法挽回,今日虽晚,却也不必后悔,体现了对时间的珍惜与豁达。接着,“有酒且倒山中卮”一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为伴,借酒抒怀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岩下采芳可卒岁,身外求名复几时”,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岩下的芳草可以陪伴他度过一年四季,而身外追求名誉又能持续多久呢?这句诗对比了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暗示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世情悠悠持陇蜀,终局何曾喻难覆”,诗人感叹世事无常,人们在陇蜀之地追逐名利,最终结局却难以预料,充满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寸长尺短策无如,知雄守雌道常谷”,诗人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长短,都应懂得进退之道,选择知雄守雌,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不须康庄泣路穷,不须凡鸟求梧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不屑,认为不必在康庄大道上哭泣,也不必像凡鸟一样追求高枝,强调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若令贫贱能知足,相逢但唤是愚公”,诗人提出如果贫贱者也能满足现状,那么相遇时只需称呼对方为愚公,即知足常乐,表达了对知足常乐生活态度的推崇。
整首诗通过酒、山、芳草等意象,以及对世情、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知足等价值观的追求和理解,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十年门户苦彫零,屈指天涯几弟兄。
羁旅可堪怀世事,典型谁与振家声。
惊心朔岸秋风急,极目南溟瘴雾横。
好过贪泉未应酌,少年游宦要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