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邙山路,西风飒已惊。
东京有遗事,游客不胜情。
金谷铜驼地,周公召伯城。
二毛动秋兴,三十岂成名。
红树邙山路,西风飒已惊。
东京有遗事,游客不胜情。
金谷铜驼地,周公召伯城。
二毛动秋兴,三十岂成名。
这首诗名为《洛中感秋》,是明代诗人高出所作。诗中描绘了洛阳秋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历史遗迹和人生感慨的深沉思考。
首句“红树邙山路”,以红叶满树的景象开篇,渲染出秋天的氛围。接着,“西风飒已惊”一句,点明了秋风的凛冽,给人以强烈的季节变换之感。接下来,“东京有遗事,游客不胜情”两句,将洛阳的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古代繁华与今日变迁的感慨。
“金谷铜驼地,周公召伯城”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点,如金谷园和铜驼陌,以及周公召伯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最后,“二毛动秋兴,三十岂成名”两句,诗人以自己的年龄为切入点,抒发了对青春易逝、功名难求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秋景的描绘和对历史遗迹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元化首万类,圣学极几深。
有如亚圣贤,尚谨殆与淫。
浅见仅一斑,欢喜不自禁。
岂知天地全,于穆千圣心。
嗟哉我学子,进道宜骎骎。
立志务弘毅,异说毋交侵。
仁端验发见,精微试探寻。
超然见大体,皎日破重阴。
重新邹鲁传,挽回韶濩音。
当年不自勉,与物终堙沉。
神龙倏变化,岂复顾泥涔。
有来南山友,更唱共迭吟。
群材欲封殖,杞梓看成林。
慇勤劝学子,逆耳成良箴。
积雨欣始霁,清和在兹时。
林叶既敷荣,禽声亦融怡。
鸣泉来不穷,湖风起沦漪。
西山卷馀云,逾觉秀色滋。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
青青初不改,似与幽人期。
坐久还起步,堤边足逶迤。
游鱼傍我行,野鹤向我飞。
敢云昔贤志,亦复咏而归。
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