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
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
我性愚且惷,我命薄且屯。
问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
亦曾举两足,学人蹋红尘。
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
亦曾奋六翮,高飞到青云。
从兹知命薄,摧落不逡巡。
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
同此天地间,我岂异于人。
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
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
缝布作袍被,种谷充盘飧。
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
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
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
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
我性愚且惷,我命薄且屯。
问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
亦曾举两足,学人蹋红尘。
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
亦曾奋六翮,高飞到青云。
从兹知命薄,摧落不逡巡。
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
同此天地间,我岂异于人。
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
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
缝布作袍被,种谷充盘飧。
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
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
此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性格与命运的认知。开篇即明确指出个人的才智和命运厚薄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属性。接着,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述自己愚钝且命运多舛,但又坚信自己的所知有其道理。
在接下来的两段中,诗人通过两个生动的比喻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和命运。首先,他尝试效仿他人行走尘世,却发现自己并不擅长;然后,他又试图高飞却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本就轻薄,不足以支撑远大的志向。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贵贱、富贫的普遍态度,但也承认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既然如此,他选择接受并自我安慰,无论贫穷与否,都能保持一份欣喜之心。
最后,诗人描绘了一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状态:居住在葺茅编织成的小屋中,穿着自己缝制的衣物,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填满餐盘。闲暇时光,他沉浸于古籍的阅读和钓鱼的乐趣。在这样的简单与平静中,诗人希望能够安然度过余生。
总体来说,此诗是一首深刻的自我省察之作,它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个人命运的哲学思考,也展示了他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内心的宁静追求。